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1月08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用智慧、雄心和创意建造面向未来的“通天塔”

——“2014中法·深圳蛇口创意论坛”侧记

本报记者 陈婧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1月08日   04 版)

    “人类的智慧与雄心汇合起来,可以再造一座知识的‘巴别塔’(Tower of Babel,又称‘通天塔’)。只是,这一次我们要避免以混乱告终。”11月2日,世界级建筑大师、建筑新未来主义创始人德尼斯·岚明(Denis Laming )在“2014中法·深圳蛇口创意论坛”上如是说。

    德尼斯·岚明引用的是一个古老的圣经故事。《旧约·创世记》记载,初始人类想要建一座通天的“巴别塔”,为了防止人类到达天庭,上帝让他们说不同的语言,相互之间不能沟通,人类的“通天梦”最终在一片混乱中成为泡影。这一神话故事试图为人类有不同的种族、使用不同的语言提供解释。但在11月1日~2日在深圳举行的“2014中法·深圳蛇口创意论坛”上,来自中法多个领域的专家普遍认为,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语言与种族早已不是阻挡人类智慧交融的障碍,相反,“跨国”、“跨界”的思想碰撞,正成为激发创意、改变未来的动力。

    怎样才能产生和实现创意?

    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法国教科文委员会主席、天体物理学家让·欧都斯看来,产生并实现一个创意,是需要一些条件的。

    “应该允许一些‘古怪’思想存在,容许新尝试失败。因为在很多时候,我们一开始并不能想象到事情的全部结果。”让·欧都斯先生举了好几个例子来说明,很多最初显得非常大胆、非常冒险的尝试,正是创意活动的源泉。他还说,在为一些研究项目提供资金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考虑到论文发表率,考虑到项目失败的可能性,但如果事事都这样想,我们就会变得没有求知欲,不会产生、不会实现任何创意。如果爱因斯坦当时也这么想,他的研究就不会产生任何成果。

    让·欧都斯认为,要实现创意和创新,还必须让多个学科协同合作。“比如在大脑学科研究方面,就非常需要物理学家的帮助。法国现在有一个神经回旋研究中心,他们需要非常强大的磁铁对大脑进行研究,所以大脑学科专家与物理学家进行了密切合作。”

    对于“跨界合作”,法国纳米技术专家玛丽·保罗·皮雷妮也表示:“研究人员要了解自己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还要了解其他领域的同行正在做什么。这非常困难,但我们必须这么做。”

    创意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让·欧都斯认为,是为了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他说,我们现在的创新工作,应该能够在21世纪改变我们的生活。比如在人造血液、声控汽车等方面的创新努力,最终都要符合和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教育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谈“创新”、“创意”,自然避不开创意人才培养的话题。创新人才能够被培养出来吗?如何培养?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原校长张信刚认为,任何一种人才都可以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一定的训练培养出来;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到激发人的创新能力或创意思维的可操作方法,因为人们还不知道创意思维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张信刚说:“我们不如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结果被社会接受。尤其是,在创新失败以后,让提出创新性思维的人不会被社会压力压垮。允许失败,创新人才就会涌现出来。”他表示,每个社会都需要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做出正确的估量,并鼓励人们创新。这种创新,应该是对社会进步有意义的创新,而不是为创新而创新。

    张信刚谈到,在16世纪以后,整个东亚社会,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在科学领域的新发现、在技术领域的突破、在社会新学说的创建上,都是比较少的,甚至不如面积和人口小于东亚地区的欧洲贡献大。这是为什么?会不会与东亚这些国家的社会风气和教育制度有关?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主席陶西平,在论坛上专门提到了教育创新的问题。他说,教育领域的创新和创意,影响面更大、空间更广,涉及人群也更多;而且,教育影响的是一个人的一生,甚至一个国家的未来。所以教育创新与其他领域的创意、创新应该是有区别的。陶西平认为,教育创新的时代特征,就是危机、机遇与追梦的交汇;教育创新关注的热点,应该是前进中遇到的困惑;教育创新的现实追求,应该是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陶西平强调,教育创新的生长点,是国家优秀传统与世界教育资源的良好整合。

    “创意”不局限于艺术设计领域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一谈起“创意”,往往会联想到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方面的创意。但在对“创意”、“创新”理念关注和重视较早的一些西方国家看来,除了在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领域,在人类物质生活、精神活动和科技研究的方方面面,无不包含着“创意”元素。参加本次“创意论坛”的法方代表,包括不少天体物理学家、纳米技术专家、城市型态学者等,就印证了这一点。

    不过,中国人的观念也有了很大改变,也开始重视“创意的力量”,并逐步认识到“创意无所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霏翔在论坛上说:“一位哲人说过,当一个人吃不饱肚子的时候,他只有一个烦恼;可是在吃饱以后,会产生无数的烦恼。解决和消除这些烦恼靠什么?我想,应该靠文化创意的力量。”

    近年来,北京故宫博物院在管理创新、文化创意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单霏翔院长介绍说,北京故宫正在打造一个“数字故宫”,既让观众得到好的参观享受,也让没有亲临故宫的人感受到故宫的魅力。“要实现这些,只能靠管理创新,靠文化创意。而故宫是能够给人以创意灵感的地方。”

    “没有希望和理想将一事无成”

    “2014中法·深圳蛇口创意论坛”,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教科文法国全国委员会、深圳市人民政府和招商局集团共同主办。该论坛是“中法建交50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前不久由刘延东副总理与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共同启动的“中法高级人文交流机制”的重要成果之一。本次论坛主题是“创意面向未来”。百余位来自中国和法国的专家学者,就教育领域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筑与城市发展以及环境气候等全球社会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考,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理念和观点。

    在论坛闭门圆桌会议上作总结发言的,正是讲述“巴别塔”故事的建筑大师德尼斯·岚明。他表示,这个论坛从设计之初,就是一个良好的创意范例。国际组织的代表、学术界和其他方面的专家们就创新主题发表演讲,让彼此分享了各自的理念、经验和知识。每个人都“发出”和“收到”知识,通过这种集思广益,我们得到的成果会大于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科学研究和创新并不是某一个人、某一群人的责任和义务。普通公民也可以是科学研究的参与者,因为他们也是信息的收集者。有一些科学研究工作,只能是在很多人共同努力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的,需要集结大众的智慧。

    “如果没有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雄心和努力,我们终将一事无成。所以,我们必须要确定一个高于现实的目标,才能实现我们创意的发展。如果说此次论坛形成了什么结论的话,这就是我们的结论之一。”德尼斯·岚明说。

用智慧、雄心和创意建造面向未来的“通天塔”
比利时进入“罢工季”
“人民想要的只是和平与安宁”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