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的时候,张张从公立小学转学进入北京一所国际学校。这被现在读高二的她称为“人生最大的转折”。转学之前,她觉得自己是个闷声不响、没什么存在感的小孩;而最近,她在一次责任投资论坛的年会上,在一群讨论“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石化能源投资风险”和“清洁技术投资”的高大上嘉宾面前,做了一场呼吁环境保护的演讲。
这个机会是她向主办方争取过来的。本来人家不同意她来“瞎搅和”,她“争取好几次”,直到演讲被挪到了茶歇之后,“不算大会嘉宾的发言”了,主办方才让张张站到了主席台上。她上台的时候,底下还有嘉宾们嗡嗡的议论声,这女孩举起稿子,大声用英文说了起来:
“我的名字叫张张,是个16岁的高中生,在听了你们有关社会责任投资的演讲之后,我也想和你们分享一些我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这是她第一次在陌生人面前发表演讲。而这段演讲,后来被人称为“论坛上最大的亮点”。
16岁的高中生想要与在场嘉宾分享的,是一个关于蓝天的梦想。虽然“还不是个环保专家”,她也已经知道,窗外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能够使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个月。
这个老师眼里“沉静、话不多、有好奇心、有判断力”的女孩做过多家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去大漠里种过树,去四川养过熊猫,也去大洋彼岸参加过可持续发展大会,在这个还为升学的语言考试而发愁的年纪,她早早地想好了要把环保当作一生的志向。
“你问我为什么那么关注环保?说直白点,就是受不了外面这天气这环境了呗!”被追问急了,小姑娘甩出一句颇有豪情的话。
跟同学一块儿在四川保护区里喂熊猫的时候,她也在琢磨自己的未来:专注于照顾小动物不也挺好的?小熊猫多可爱呀。但最后她还是觉得应该去申请读大学里的环境工程专业,“毕竟小动物只是环境的一部分,我更想了解环境的全部。”
张张第一次跟着大人种树的时候才六七岁,人还没铁锹高,已经兴致勃勃跟着大人搞绿化了。等上了中学,跟着学校参加国外的假期游学,突然发现了一个新世界:在澳大利亚一个小城市的街上,街头的汽车似乎从来不会超过5辆;而在日本,那外面的地干净得,“你一双新鞋买回来,穿上去外面走一圈,回来了恨不得还能放心往床上踩两脚”……
这些事儿本来也就只有个模模糊糊的印象,但初三一份化学课的作业突然把一切都串了起来,过去的记忆被激活了:在澳洲,她所在的寄养家庭的男主人是一个环境规划师,工作内容是在不伤害城市肌理的前提下为整个城市规划出最多的绿地;在日本,垃圾分类细致到了一种令人叹服的程度,“就算是回收饮料瓶,日本人也会把它分成瓶盖、包装纸和瓶身三部分,分别扔在不同的垃圾桶里”;在荷兰,当地人都是骑着自行车上班下班,“他们没有那种大官就要开汽车的意识”。
她这时候意识到了:首先,环保是一项很大的学问;其次,国外的干净,跟当地人的环保意识是分不开的。
“在其他国家,蓝天是再正常不过的。然而在中国,‘APEC蓝’却被用来形容美丽而短暂的事物,”在演讲中,她开了个玩笑,“经过了APEC峰会,我突然想到,也许在中国,如果想要有效地改善环境,或许我该努力成为一名掌握权势的政治家。”
她最近在做的一个“大项目”,是采访来自不同国家的环保组织或企业的人。她追问这些过来人:你们的国家是怎么解决环保问题的?
所以现在,张张已经说得出来,我国主要的空气污染就是来自工业排放和汽车(“尤其是汽车堵车的时候”);而日本的环保工作之所以那样成功,伦敦之所以能摘掉雾都的帽子,都是因为政府政策的成功实施:“靠老百姓之间口耳相传,环保意识传播得很慢,但是如果政府或者企业重视,一下就会有好多人不得不注意环保这方面的事情。”
站在责任投资论坛年会的会场上,这个16岁的女孩号召眼前那些“成功人士”重视环保:“我希望成功的企业家们能够生产安全可靠的产品,在生产的同时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我希望富有的投资商们能够尽可能的投资那些更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或项目;我希望研究者们能研究更多关于环境的问题并帮助社会解决它……”
演讲中的大多数时候,张张都注视着眼前的稿纸,大声地说话。她形容自己当时紧张得很,不敢与人对视,只敢看观众背后的墙。
可演讲完毕,观众群里掌声响起的时候,她又觉得感觉好极了:“我们就得发出年轻人自己的声音,让那些企业家听到下一代人的想法,去影响他们,或者给他们鼓劲儿,是不是?”
关于环境保护的事情,并不是每一件都这么顺利。她和同学举办环保大赛,事前给整个年级都发了调查问卷,好多人都说会参加;可比赛真的办了起来,报名的人寥寥无几。
“大家不怎么关心环保”,她无奈地说。
她知道大多数人都是怎么想的:我不开车,别人也会开;我不乱扔垃圾,别人也会扔,有什么用?
“可我觉得这样不对,事情应该是这样的:我也把事情做好,你也把事情做好,那环境就慢慢地会好起来了,”她认真地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真的、真的是可以改变环境的。”
她在演讲的末尾说:“中国是我们自己的,我希望通过我们所有人的努力,让短暂的APEC蓝成为永久的中国蓝。”
除了收获掌声,演讲的视频也在微信朋友圈里被上万人浏览过。不过,张张最难忘的回应,还是父亲的朋友带来的忠告:千万别学环境工程,将来会找不到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