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2月0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激发市场活力 引入竞争机制

广州:志交会哺育志愿服务“生态系统”成长壮大

本报记者 林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2月02日   04 版)

    第三届志交会上,公益格仔铺格外受欢迎。

    点睛:团广州市委书记魏国华

    2011年12月,借鉴已举办50多年的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的品牌影响力,团广州市委创办每年一届的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简称“志交会”)。创办这一活动的初衷是试图把市场经济领域的成功经验改造、提升,转化为社会管理领域的新思路,探索符合市场经济机理的志愿服务发展模式。据统计,三届“志交会”累计筹集社会资源3507万元,资助了749个社会组织的1058个优秀项目。


    “组织百名大学生通过不同路线骑行中国,宣传低碳环保,参与公益服务。”今天,王卫带着他的“齐天下公益游学院”项目走进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简称“志交会”),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能够吸引更多“骑行”志愿者,在围墙外的大学共同实践公益。

    作为10年前首个骑行全国的大学生,王卫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通过广州共青团这个支点,可以撬动很多体制内外的资源,一步步去靠近梦想。

    从2011年起,广州共青团尝试搭建的“志交会”平台,也就是试图在青年公益市场上,如何破解志愿者、项目和资源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整合社会资源为青年服务、为青年社会组织服务。

    团广州市委书记魏国华说,“创办志交会的初衷就是试图把市场经济领域的成功经验改造、提升,转化为社会管理领域的新思路,探索符合市场经济机理的志愿服务发展模式。”

    据统计,三届“志交会”累计筹集社会资源3507万元,资助了749个社会组织的1058个优秀项目。今年的“志交会”,升格为共青团中央、民政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广东省政府与广州市委主办,505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服务项目经严格初审选拔后在广州同台竞技。

    从区域性志愿服务交流活动到全国志愿服务盛事,“志交会”只用了不到4年。

    在魏国华看来,“志交会”建立了一个志愿服务的生态系统,就是在志愿服务的大环境中,从服务的角度出发,把握目标群体的需求,充分整合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的优势资源,通过建立一个共同的价值平台,实现价值共创、共享,合同共赢。它的目的是让一个公益项目的启动带动其他公益项目的发起和成长,以形成公益生态圈,最终形成“1+1>2”的集聚效应。

    借广交会推广“志交会”

    最初,“志交会”是有“抱大腿”的赶脚。因为在千年商都的广州,举办了50多年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而同样在广州,因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毗邻港澳的因素,1987年第一条中学生心声热线开通,成为中国志愿服务的雏形。

    刚刚承接完2010年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任务的团广州市委,也希望把亚运遗产更好地运用到日常工作中,能够在志愿者、项目和资源之间搭建一个互动对接平台。与此同时,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政府要向社会组织购买公益服务项目,着力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打造为枢纽型组织。

    首届“志交会”就这样在2011年12月应运而生了。

    魏国华认为,“志交会”是联系、凝聚各种类型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建设、规范社会组织发展、培养青年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之一。

    首届“志交会”以“拥抱社区、幸福同行”为主题,立足社区、广邀各界参会,致力搭建社区志愿服务三要素(人、项目和资源)互动对接渠道。1天时间就吸引了400多个NGO报名,最终入选121个,他们所展示的204个公益项目,近5000人到场。

    第二届“志交会”以“汇聚爱的力量”为主题,规范遴选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参与,遵循市场规律,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市场生态圈建立。

    第三届“志交会”的主题是“梦想的力量”,回归共青团工作主业,以会带赛,携手青少年志愿梦想家,辐射帮助更多青少年圆梦。今年的志交会则以“青春志愿行、共筑中国梦”为主题,搭建了一个全国性的志愿服务项目资源对接、项目培育、交流发展的平台。

    3年来,参展组织和项目数量都是翻倍增长的,大多是以青年为主的NGO和高校社团,还有很多服务青少年的专业社会机构。主办方一直在思考“志交会”的运营理念,应该从倡导志愿精神,到搭建“志愿市场”,再到提前介入对公益组织的培育。

    “公益合伙人”提升公民参与度

    “很多组织还在成长初期,能力有限,发展缓慢,如果能让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士与其对接,把管理经验传授给他们,把自身资源链接给他们,是很有意义的。” 作为导师,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律师郑晶颇深有体会。

    2013年,团广州市委启动了广州青年公益项目合伙人——“三师计划”,从企业管理层、教授学者、社工专家等群体选拔出优秀人士,组成管理架构师、项目策划师和资源拓展师的“三师团队”,专门对接参展项目,帮助他们解决社会组织发展不平衡、内部管理不规范、资金筹措困难、项目实施效果不理想、发挥作用有限、项目跟踪培育等问题,引导优秀的社会组织成才。

    今年,由各省级赛会单位的团组织邀请本地社会企业、NGO、行业协会、基金会、公益媒体、爱心企业加入“志愿中国公益合伙人”计划,共同对申报项目进行品牌包装、管理提升、资金规划及长期跟踪,帮助其获得青少年项目创意大赛的资助,并协助受助项目完成阶段性评估和年终结项,推动其常态化、科学化发展。

    据了解,主办方面向优秀社会组织负责人、青年企业家、公益媒体人等群体,招募了一批优秀人才担任参展项目“三师”(即“管理架构师、项目策划师、资源拓展师”),对结对的社会组织开展长期跟踪,陪伴参展组织成长。

    “在展会现场,我们还组织‘三师’对参展组织进行‘巡场问诊’,深入了解项目实施内容,提出对项目改进的建议及具体措施。从管理架构、项目策划和资源拓展三方面为组织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促进组织和项目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志交会广州统筹组副组长吴俊表示。

    社会组织发展不平衡、内部管理不规范、项目实施效果不理想、发挥作用有限、项目跟踪培育不到位、发动力量有限等问题普遍存在,“三师计划”正是基于这一社会组织发育现状而提出来的。

    广州共青团一方面分领域组织青少年社会组织与导师团队座谈交流,由“三师”对项目的包装和完善进行面对面指导;另一方面通过上门拜访、联席会议、主题推介会等方式,向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领航计划学员及爱心企业家进行项目推介,提前进行资源筹措,以发动社会广大力量,整合各界资源,为社会组织谋发展。

    除了推行“三师计划”,主办方还推出了“一章三会”( 即一个章程,三个会,理事会,执委会,监委会)的管理架构,借鉴企业“法人治理”的科学的架构,在社会组织里建立类似的组织运行体系,从而使一个社会组织能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

    为了形成一种自我生长的机制,“志交会”搭建了一个开放式的体系,由100多人的大众评委团来判断社会组织的创意是否符合社会潮流发展的标准,其中,青少年工作专家、青少年专职工作者以及青年社会组织领袖各占评委团的三分之一。同时,还推出了一套项目绩效评估体系,通过评选引入竞争的法则,形成优胜劣汰的自我增长机制。

    开放式供需平台背后的市场竞争

    “志交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开放式的供需对接平台,不仅让公益组织之间能够相互交流,也让公益组织能够直接对接企业。”广碧妈妈互助中心项目负责人Emma认为,这是一个展现自我和交流沟通的渠道。

    广碧妈妈互助中心参加了第三届“志交会”,并获得了10万元的项目资金。这个“始料未及”的好消息让Emma感到“惊喜”,“有了这笔钱,我们的项目才得以顺利开展。参加了志交会后,我们和其他公益组织也取得了联系,并形成了联动。现在都不需要自己‘单枪匹马’开展活动,而还有其他组织加入,协同合作。”

    据了解,本届志交会组委会启动了“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大赛分为地区赛和全国赛。有赛事举办条件的省(区、市)根据组委会秘书处制定的统一评审规则和流程,组织地区赛,选出1500个项目入围全国赛。组委会秘书处组织全国赛,分初评和终评两个环节。通过初评,选出505个项目进入终评环节和赴广州参加全国会场展示,未进入终评环节的项目授予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入围奖。通过终评,评选最终诞生出大赛金奖项目100个、银奖项目405个。

    赛会全程依托“志愿时”系统进行项目的申报、审核、评选、展示、对接等全流程信息化运作,并依托赛会官网及中国青年志愿者网、中国青年企业家网等,各省(区、市)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负责审定本区域申报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将符合赛会申报条件的项目上传赛会官网,开展项目展示、宣传推广、网上点评和资源对接等活动。

    项目是志愿服务的核心“产品”,而高质量的“产品”需要配备高效的流通环节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最大程度发挥作用。

    团广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梁雄文发现,以前自己做公益,只要把事情做完就行了,现在大家都在做公益,只有好的项目才能争取到更多的资源,有比较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挑战,有挑战就会不断进步,“这是‘志交会’带给他们最直接的感觉,这种感受可以促进他们的变化和组织的成长。”

    从前三届广州志交会办会效果来看,有的项目得到的资助多,有的少,有的没获得资助,这体现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源的导向性。总体来说,具有良好的社会认知度、常态化程度高、团队管理规范的志愿服务项目比较容易获得资助。

    在打造“志交会”的过程中,广州共青团发挥其公信力、组织体系优势和专业的青年工作手法,遵循市场经济自我调节规律,以项目化运作,在志愿服务“核心产品”的供给、交割以及售后服务上实施全流程把控,建立“售前”、“售后”跟踪培育及监管体系,促进志愿服务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实现创新发展。

    为了让志交会成为一个公开、透明的双选平台,志交会为参展项目与项目需求方、社会资金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对接平台,社会组织所申报的项目在“志愿时”平台上进行展示,有意愿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或团体、有需要引入志愿服务的机构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直接找到想要加入或引入的组织。

    “志交会”是以市场机理激发社会活力的有益探索,其成效还有提升空间。中山大学公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曲栋说:“市场和公益本来就不矛盾,是可以在利益诉求上凝聚共识的。”希望能进一步动员普通市民、志愿者、志愿组织、企业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活力,提升他们自主性。

    志愿服务“生态系统”的集聚效应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个特定环境内,其间所有生物和其所处环境的统称。在此特定环境里,非生物因子与生物之间具有交互作用,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一个整体。

    魏国华觉得,志愿服务生态系统包括四要素:一是供应方,即提供志愿服务的组织或团体;二是支持方,即为志愿服务项目提供经费、物资、场地、人力、智力、培训等资源的机构或个人;三是需求方,即需要志愿服务的机构或人群;四是参与方,即参与实施各类志愿服务项目的个人或团体。

    “志交会”为志愿服务供应方、支持方、需求方和参与方搭建了一个开放、高效的沟通对接平台,以资源配置为导向,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治理。人找不到事?“志交会”为其推送参与项目。资源找不到事?“志交会”为其推荐精品项目。事找不到人?“志交会”为其配备执行团队。事找不到资源,“志交会”为其配置社会资源。

    在志愿服务生态系统中,供应方、支持方、需求方和参与方形成了一个流畅的链条,可以通过资源流通而得到有效配置。

    魏国华认为,志愿服务生态系统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称了信息。推动了志愿服务三要素“志愿者、项目、资源”的高效对接,直接促进了信息对称。二是提升了能力。很多志愿者团队的志愿者领袖通过培训实现了裂变和分化,产生了更多的项目和团队。三是发展了事业。很多好的项目和组织都得到了发展,以前可能只能服务一个小社区,现在能够复制到很多地方了。有的过去只从事某一个领域,现在触类旁通,可以服务其他不同领域了。四是聚集了力量。如各种资源在志交会形成合力;形成了各种公益圈子;产生聚合裂变,汇集合并了不同的项目融创出更好的项目;汇集了广大服务对象。五是培养了青年。

    据悉,广州共青团正在尝试把“志交会”模式向青少年领域进行全方位复制和拓展:把参与者从志愿者向更广大的青少年群体拓展,把志愿服务项目向青少年服务项目拓展,构建更加全面强大的智慧团建系统。

本报记者 林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12月02日 04 版

广州:志交会哺育志愿服务“生态系统”成长壮大
志交会做大了“垃圾回收大篷车”
志愿提升个人价值
孵化培育:残疾人圆创业就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