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童声里的中国”全国首届儿童音乐优秀创作奖获奖作品展演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太阳公公和月亮姥姥》、《孔子爷爷好》、《甜甜的咧》等10首原创歌曲获奖。这是全国儿童音乐创作评选最高奖项。每两年评奖一次,每届评出10首优秀歌曲。
在演出后举行的“新时代呼唤新儿歌”论坛上,各位获奖者和专家一起,讨论儿童歌曲的现状与出路。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徐沛东说,儿童歌曲创作队伍的老龄化,使当下的儿童歌曲新意不足。“词曲作者应该放下身段,用孩子活泼的视角看世界”。
《甜甜的咧》曲作者罗大明已经40多岁,却是全场最年轻的获奖者。“我曾是音乐教师,特别清楚给孩子写歌不能闭门造车、一厢情愿,一定要和孩子接触,知道他们喜欢听什么。有的儿童歌曲脱离生活,就难怪孩子们爱唱朗朗上口的《小苹果》。”罗大明说,“希望现在的中小学教育,不要再挤占音乐课的时间。对孩子来说,语文数学很重要,音乐的陶冶也很重要。”
《中国少年报》原主编、儿童文学作家金本在参加论坛前,特意在北京一所小学做了问卷调查。问孩子们“喜欢的歌曲”、“不喜欢的歌曲”、“是否喜欢《小苹果》”、“是否喜欢《让我们荡起双桨》”4个问题。
金本发现,孩子们喜欢的歌多达54首。其中有些歌曲同时进入了“喜欢”与“不喜欢”的双名单。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苹果》、《龙卷风》等。“喜欢”的理由有很多,“不喜欢”的理由则被孩子们用“太俗”、“幼稚”概括。
金本说:“当今少年儿童的视野十分广阔。他们对生活的接触、认知、思考、疑问,常常超出成人的想象,总把他们当成‘小孩子’是不行的。当今社会节奏快,少年儿童的生活也是如此。他们对歌曲的要求也是快节奏的。他们有时也喜欢节奏慢的歌曲,这是对快节奏的舒缓、补充。”
本报记者 蒋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