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深化内涵固“铁”字本色 改革创新谋科学发展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2月18日   06 版)

    山东省领导到校视察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成果

    山东职业学院前身是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1年,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独立设置高职院校,2004年学院由隶属于铁道部济南铁路局直属管理改为隶属山东省人民政府教育厅直属管理。2010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山东职业学院。2011年学院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并于2014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项目验收。

    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秉承“知能共进、德道同优”的校训,“就业靠专业,发展凭素质”的育人理念,“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笃学、创新”的学风,“敬业、身正”的教风,“务实、高效”的作风,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强化办学特色,增强服务能力,提升综合实力,辐射带动本地区和轨道交通领域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发挥铁路行业办学优势,不断强化社会服务和特色创新意识,形成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优良的育人环境,为轨道交通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发展新动力

    学院立足“铁”字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搭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四方共建的办学平台,创新了“四方四层多边”办学体制,组建了“山东省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8个院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和23个专业建设委员会”四层校企合作机构,众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学院以完善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相关制度为主线,以建设好校企合作的典型项目为突破口,制订、修订了43项适应校企合作办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招生就业制度,构建了包含ISO9001质量体系、教学督导、绩效考核、校内评价、校外评价的“五位一体”人才培养质量保障评价体系,形成了“四方联动、四层协同、多边合作”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规范了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发挥特色优势,夯实办学实力

    围绕轨道交通装备的制造与应用,学院重点发展轨道交通和机电类特色优势专业,协同发展土建施工类、生物技术类、财经管理类专业,打造服务于轨道交通行业和区域经济的专业群,形成以轨道交通类和机电类特色优势专业为主体,其他服务区域经济的专业为两翼的“路地融通,一体两翼”专业特色。

    学院现拥有铁道机车车辆、铁道工程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两个省财政支持的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参照企业真实环境和作业流程,在校内建立了轨道交通实验实训中心、施工技术实训场、铁路养护维修实训场、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工商管理全景仿真实训基地等一批“实景化、数字化、六位一体”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共同系统设计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制定职业能力本位、适于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系统开发建设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优质核心课程,开发了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虚拟教学资源,建成了多个专业教学资源库,推进了育人过程的“产学对接、真岗实练”,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

    三、贯彻人才强校,打造德技双馨“双师”队伍

    学院贯彻人才强校战略,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以考核评价制度改革、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和认识分配制度改革为导向,通过专任教师参与企业定期实践、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研修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提升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强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

    为搭建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的桥梁,学院引进了与学院专业设置相关的行业企业专家,建立了以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动车与城轨地铁技术专家黄文杰命名的专家工作室和以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数控技术和制造装备与自动化专家叶佩青命名的专家工作室。在专家工作室的带动下,学院的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2014年,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教授李增足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铁道车辆专业副教授艾菊兰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四、创新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质量

    学院深化内涵建设,创新性地围绕“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以创新创造发明为导向的创新精神培养和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引领的人文素质教育”三条线开展人才培养。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开展一体化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动手操作训练,逐步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胜任岗位能力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学生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200余项,其中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

    以创新精神培养为主线,由“个体-全体”,开展特长生导师制、社团活动、技能竞赛、选修课等个性化培养,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夯实创新平台、健全创新激励机制、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将创新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截至目前,学院师生累计获得专利225项。

    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线,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开设通识课程,强化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强化思政课改革,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建立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举办主题活动,聘请欧阳中石、纪东、许振超、林秀贞、乔安山、刘延宝、邱为峥等先进模范人物为德育讲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思想交流。课内与课外结合,用中华美德引领立德树人、文化育人教育实践,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多元选拔录取,搭建职教“立交桥”

    学院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实施“多元招生、订单就业”探索实践高等教育多元化选拔录取机制,搭建起职业教育的“立交桥”。

    率先开展高职-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与多所本科院校合作开展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工程技术4个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与学生数居省内首位。积极开展中职-高职衔接培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牵头30余所中高职院校进行五年制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为人才贯通培养提供教学指导文件,也为其它专业和院校同类专业提供了有益借鉴和指导。率先开展高职-技师联合培养,联合开展了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工程技术两个专业人才培养试点,实现了高职-技师人才培养的有机融通,为培养宽基础、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制定出台了《山东职业学院订单班管理办法》,与企业开展“订单入学”、“提前一年准订单班”、“提前半年准订单班”等多层次的订单班。自2010年以来,先后为济南铁路局、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局、山东鲁桥建设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开设订单班62个,订单培养2800余人。同时抓住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机遇,截至2014年12月,与济南、青岛、杭州、宁波、无锡、苏州、石家庄等地铁公司合作共开设28个订单班,订单学生数量达1000余人。

    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三到位”工程、关怀助推工程、管理提升工程等四大工程,健全就业工作管理制度,规范有效地开展就业工作。实行学业导师制,举办“企业专场”招聘会,开展“个案式”就业指导,推行教授推荐制,实施“8215”回访工程,实现毕业生“好就业,就业好,业就好”。近三年培养毕业生15000余名。毕业生用得上、上手快、肯吃苦、能下力、善动脑、勤思考,普遍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学院连续两次被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4年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称号。

    六、开展社会服务,助推企业发展

    学院坚持“服务发展、互利共赢”,利用优势专业的先进技术和条件,广泛开展社会服务,解决企业关键问题,助推企业发展。以学院轨道交通高技能新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大学生竞赛基地、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心等社会服务机构为平台,帮助日照港集团、青岛港等铁路运营单位解决了轮轨曲线异常磨耗难题,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项目咨询并帮助进行设备改造,积极参与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主动承担了特种加工等技术服务和建筑工程改造加固项目。依托特种作业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开展了机车检修等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复转军人继续教育和在岗职工学历教育、网络教育,承接了政府主管部门委托培训,承办了各类别技能竞赛,并为对口支援中高职院校提供教师培训。

    作为山东省唯一具有铁路行业背景特色的高职院校,学院今后将站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新起点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提升内涵,强化特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打造蕴含“铁”字底蕴的职教品牌,为祖国铁路事业、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和山东区域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王建科 王伟)

赵传峰:“云里雾里”究学问
狠抓改革攻坚
地质队大院里的18位“英雄”
沧州青年共植“万亩青年林”
深化内涵固“铁”字本色 改革创新谋科学发展
全国大学生金融创意设计大赛收官
华德奖经济人物满意度调查发布
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召开
孔伯华诞辰130周年纪念会举行
中韩影视文化交流基地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