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2014年度“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选登

我们仨

北京大学 古明华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2月23日   04 版)
“青云志”微信公号

    父母都是没什么文化的人。

    祖父、祖母在我父亲9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小时候是由未到20岁的大伯带大的,家里条件很不好。父亲知道家里条件有限,就想早点辍学回家,帮家里挣工分。但他那时候学习成绩很好,大伯不同意,他就开始有意地在学校里混,不学习、逃课。于是,父亲在他初二那年,终于“成功”辍学。

    我姥姥去世也早,母亲是家里的长女,为了照顾弟妹,同时也是因为当时得了耳疾,不方便继续读书,小学尚未毕业就到一个小缫丝厂去做工,每天几乎连续不停地工作十四五个小时。我十几岁的时候还去过母亲工作的工厂,木质的设备完全靠人力踩踏,整个车间里都弥漫着熟茧的臭味,让人怀疑那里是不是一百年前中国某一个角落的乡村作坊。

    他们根本不知道大学是什么样子。本科毕业的起点在哪儿、研究生毕业意味着什么,他们也是毫不知情。他们心里所想的,只是自己吃了没文化的苦,儿子如今能上大学,而且上了好大学,那就一定要坚持读下去,哪怕让他们已经日渐衰老的身体再高负荷地运转上几年,也在所不惜。

    他们过去50年的生活,从来没有摆脱过贫困。

    小时候,甚至一直到高中,我都在某种程度上“鄙视”父亲。我隐隐觉得我所经历的窘困生活,都是拜他所赐:作为一个男人,他没有能够给我、给母亲提供一个优越的生活环境。但是当我对这个社会、对生活接触多了,就逐渐消除了对父亲的这种偏见。很多时候,不是你主观想要摆脱贫穷就可以摆脱掉的。穷不是父亲的错。在那么一个小乡村,那样一个狭小的世界里,父亲的贫困更像是一种无可奈何,因为在那样的生活条件下,他的能力不足以支撑他走出困苦的泥淖。他尝试过盖温室大棚、做小生意,但是生活仍然毫不见起色。酒精只是他精神的麻醉剂。

    小时候,我不理解,父亲为了给我借学费去拜托亲戚朋友,从别人家婚庆的宴席上给我带回好吃的(在农村通常只有妇女才会从别人家的宴席打包)。他那样一个大男人就不会感到害羞吗?一直到现在,经历了亲情,也经历过爱情,我才明白,这是一种怎样的爱。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但是父亲对这个家的爱让他可以放下他的尊严,去弯下腰。

    我上的是一所普通农村初中,教育质量不高,每年很多人辍学,初一时全年级250多人,到了初三居然只剩下不到80人。我一直到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那个时候连26个英文字母都说不全,只能跟着同桌一起在英语书上标注汉语,害怕老师会叫自己起来回答问题。那个时候我经常藏在教室里通宵自习,却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自己为什么要努力。为了月考发榜时自己独占鳌头的那分快感?为了自己的面子?15岁的我应该是这么想的吧。

    高中每天不分上课下课一个劲儿地看书,看不懂的东西除了自己研究,还问老师问同学。高一的时候学习物理,力学的那些东西我完全搞不懂,折腾一个晚自习根本做不出来几道题。每天晚上带着负面情绪回到寝室,感觉自己好像随时能哭出来。但是躺在床上的时候我又在鼓励自己:“加油,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一定能挺过去!”那时候的我又是为了什么而坚持呢?为了考上清华、北大?17岁的时候,我应该是这样想的。

    运气还不赖我终于考上了清华大学,(后来读研到了北大)。但是到了大学我开始变得迷茫,不知道自己要为什么而努力。那个时候我开始发现,我并不是一个富有野心的人,当没有一个明确目标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失去方向。直到某一个寒假回家,听到父亲说,在我没回来的这一年里,母亲因为生大病住过两次医院,我才真切地感受到最爱我、我最爱的两个人都已经老了。父亲的臂膀不再像我小时候那样宽厚,母亲似乎也越来越瘦削。我走到了今天,还要继续走下去,不单单是因为自己未来会生活得怎么样,更是因为我还担负了他们两个的未来。那个时候我似乎突然明白了人生的紧张感。

    文章写到这里我才非常谨慎地翻到开头,给文章加上题目。之前考虑了很多其他东西,最后还是觉得借用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最贴切。我想说家人的爱不会因为阶层、出身而受到一丝一毫的影响,在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这样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如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亦如是。父亲母亲可能在别人的眼里是没有文化、毫不起眼的农民,但是我尊重他们比尊敬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人都要多得多。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又成体育改革试验田
中国篮球联赛的处罚权应交给谁
北京新年倒计时活动助力申奥
图片新闻
那年盛夏 梦想起飞
无色悲伤,晶莹希望
我们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