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聊城记

漫长的告别

辛酉生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2月26日   12 版)

    一个人和一座城市的告别,不仅是今天买一张票,明天离开。我上大学在一座南方城市,4年,假期结束,离开北京奔向南方。7次告别,频繁仓促。4年后,一张火车票又带我离开了这座城。车门关上,一刹那我和它告别了,决绝干脆。这是告别吗,是的这是告别,但用离开告别远不够漫长。

    毕业后的10年,我生活在北京,亦如我18岁以前。这10年里,我几乎每刻都存在于北京的土地上,但我时时觉得在和北京告别,告别得如此漫长焦灼。或许我从没生活在我心中的北京。我脑海中的北京和现实如此分离,我总想用心中的城市代替眼中的城市,现实又一次次告诉我这不可能。

    一座城市的居民,应当怎样对待他所生活的城市?本雅明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中写到波特莱尔以“游手好闲的休闲逛街者”的姿态,逡巡在巴黎街头,注视每条拱廊街,记录成诗篇。波特莱尔是巴黎之子,他就是这座城市本身。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每天穿过水泥森林时是否像波特莱尔一样留意周遭的景物,是否想过这里曾经的模样,是否该对自己生活的这座城的前世今生有所了解?

    我敢说北京是中国所有城市中,保留了最多城市资料的一座。这座城市的每寸土地,在上千年的时间里都有过这样和那样的往事。我们生活在先人们的故事上,演出今人的悲欢离合。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资料,我们知道500年前北京的样子、300年前北京的样子、100年前北京的样子、20年前北京的样子。我们可以感知每个时代北京人的生存状态。我想所有文化、习俗就是生活本身。所谓的文化、民俗研究,最根本是重建一个时代人的生存状态,还原一个时代人从晨至暮、由生到死的全部生活细节。

    了解得多了,会在心里构建一座自己的北京城。这座城有高高的城墙、有青砖灰瓦的四合院、有连绵的胡同,有故宫的黄瓦红墙、有什刹海的荷花、西山的红叶和雪,有燕园的学子、富连成的学徒、人艺的演员、湖社的画家、京报的主笔,有说北京话的老街坊,有西直门的驼队、有老槐树、有垂花门、有广场上的沙燕风筝和晨钟暮鼓,有三千碰头食、有涮羊肉、萨其马、北冰洋、双合盛、冻柿子。这一切都在这个城圈儿里其乐融融。这座城不是明、不是清、不是民国、不是新中国,又是明、又是清、又是民国、又是新中国。这是如林语堂在《说北平》中形容的,“他是一个理想的城市,每个人都有呼吸之地;农村幽静与城市舒适媲美”,如老舍《想北平》所言“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而现实中北京没有城墙,拆了青砖灰瓦四合院,不再晨钟暮鼓,甚至少了北京话;更多是雾霾、拥堵、丑怪的建筑,让人呼吸急促。

    有人会说,当下并非如此悲观,过往也不是完美无缺。是的,每个时代总有它的好处,也总有它的瑕疵。当年没有电灯,当年没有柏油路,当年没有自来水。当我们有了电灯、柏油路、自来水、汽车、互联网的同时,是否也能把曾经的美好保留下来呢?

    有人还会说,我脑海中的北京从来没有出现过,是的,从来没有这样一座符合我心意的北京城。但这过往的北京都有一个灵魂,如老舍所言,“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北京所拥有的雍容、包容、闲适、自在,铸造了北京这座可以使人自由喘气的城市。

    有朋友说,不论北京怎样了,变化了、扩大了,只要北京的文化在,北京还是一座有文化的城,北京就一直在。是的,如果雍容、包容、闲适、自在的文化还在,北京便在。但愿这种文化不要消逝。

    用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全部时间和这座城告别,看雍容、包容、闲适、自在的气度,被忙乱、嘈杂一点点吞噬,心中的城市化为虚无,这才是最漫长的告别。

我在巴黎遇到贼
埃及行:一场关于复活的穿行
漫长的告别
古徽州文化旅游区 览徽州文化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