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1月18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青年典型的大盘子里添了道“新菜”

“电商新农人”闪亮登场

本报记者 黄丹羽 实习生 章正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1月18日   04 版)

    2014年11月21日,在第二届中国新农业产业年会暨全国农业经济高峰论坛上,阿里研究院陈亮对“双11”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发布《新农人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10年,淘宝平台农产品零售额约37亿元,2011年,这个数字增长到110多亿元,2012年,全网农产品销量是198亿元,2013年则突破了400亿元,几乎每年以百分之百的速度在增长。

    2014年“双11”当天,以家具制造为主产业的江苏省徐州市沙集镇东方村,创造线上销售额5987万元,相当于淘宝网2009年全年创造的总消费额。农村电商潜力可见一斑。

    在农村电商迅猛发展的现象背后,是一代青年“新农人”的崛起。作为创业大军中的“新面孔”,他们的出现,会带来什么? 

    “电商新农人”正式登上大舞台

    近日,傅智建被共青团中央评选为第九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他也是第一个获得这一荣誉的“电商新农人”。

    “荔波馆”落地之前,整个荔波县大概只有二三家网店,想在当地招一个美工、客服,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实的“骨感”让傅智建有种“坐惯高铁又重新坐上马车”的落差感。

    在温州大学读书时,梦想成为“企业家”的傅智建就踏上了漫漫创业路。

    2013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领导来金州电商城参观时,找到总经理傅智建,邀请他把电子商务引入荔波县。“当地连网店都没有,更别提电商人才了。”他纠结了一整天,还是决定冒险一试。年底,傅智建成立了贵州绿宝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荔波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旅游业为主产业。经过思考,傅智建决定用创新的O2O(注:Online To Offline,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模式,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农产品体验馆——爱贵州特产馆。在体验馆里,游客品尝土特产后,可以现场购买或在线下单,还能根据游客需要,定制个性化民族手工艺品。

    无独有偶,在近期结束的全国“寻找乡村好青年”活动中,同样出现了“电商新农人”的身影。

    四川姑娘赵海伶的家乡在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从四川外语学院毕业后,她放弃了大城市里的生活,选择回乡创业。她从开网店销售家乡土特产起步,注册了青川海伶山珍公司。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销售家乡土特产,吸引一批年轻人加入她的团队,也帮助深山里的乡亲们改善了生活。

    去年年底刚刚落幕的2014年“邮储银行杯”中国青年涉农产业创业创富大赛赛场上,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农业电商创业项目。

    就是这么“任性”

    陈杨创业后养成了一个新习惯:每天来到公司,先泡一杯自家产的咖啡。这位谈到产品就有些“话痨”的85后销售主管,在一年半之前,还是“隐匿”在北京某IT公司的程序员。大学毕业第二年,陈杨拿到了12万元年薪,算是大学同学中的“高收入者”,可他内心还是“不安分”。

    2013年,在家人的支持下,陈杨终于迈开了“任性”的一步——辞职创业。他和在云南的妹妹携手,组成了一个“奇葩”团队,分别涵盖咖啡种植、生产、市场和研发四个环节,推出了品牌“肆只猫咖啡”。

    “在城市,一杯咖啡的销售价格动辄二三十元,按照每杯10克咖啡来算,实际上所需成本不到1元。市场上1公斤咖啡豆售价通常在200元左右,可实际的成本只有四分之一左右。”工科男出身的陈杨对数字非常敏感,“如果让原材料提供商成为我们的股东,产品的成本就可以减少30%左右,而供应商得到的利润则提高几倍,皆大欢喜。”

    被朋友称作“土老帽”的徐金永最近开始发微信朋友圈“刷屏”,上传自家玫瑰园的照片。这一“反常”举动,引得大家纷纷为他“点赞”。说到这里,徐金永指着手机笑道:“看!有无线网呢,信号还是满格哩。”原来,他刚刚在3万平方米的玫瑰园里架设了一条光纤。

    “无线网络覆盖玫瑰园,作为基础设施之一,提供给游客使用。”徐金永说,“现在的人都爱‘秀幸福’,特别是女生,只要来参观玫瑰园,就会拿出手机自拍上传朋友圈,无形中创造免费宣传的机会。而玫瑰的特性决定只能在本地销售,朋友圈的传播受众集中于本地,正好能挖掘更多消费者。”

    只要游客分享照片到朋友圈,徐金永就免费赠送一支玫瑰。看似简陋的网络营销方式,效果却出奇的好,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观光和采摘。2014年,他实现利润200万元。

    “开发大脑比开发大山难多了”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包容性创新课题组和阿里研究院联合编写的《包容性创新和增长:中国涉农电子商务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有企业家精神的带头人”是中国涉农电商发展的共性因素之一。

    “荔波馆”馆长杨成兰是位漂亮的侗族姑娘。她和男朋友正准备在温州买房结婚时,被傅智建“忽悠”进了团队,双双回到家乡创业。现在“荔波馆”的员工中,有10多位都是贵州籍的返乡大学生。

    傅智建常常被各大高校邀请去作演讲。上个月,他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作报告后,竟然收到240多份简历,许多贵州籍硕士、博士都愿意回到家乡就业、创业。

    “开发大脑比开发大山难多了。”赵海伶对此深有体会。老百姓习惯靠山吃山,很多人连“电脑”这两个字都没听说过。在她的努力下,虽然老百姓还不能自己开网店,但他们已经开始接受电商,愿意通过赵海伶的手,把产品卖向全国。

    “电商创业”绝不仅仅是“开网店”,更重要的是推广电子商务创新、共享的精神,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当地“从思想到经济上的转型升级”。为此,傅智建一直坚持开办公益培训。“把互联网思维带给他们,这是一种智慧的扶贫。”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可在多地复制的O2O电商农业扶贫新模式。

    相比回家办企业、办工厂,电商创业更容易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因为相较于传统的农业创业,电商创业成本低、门槛低、风险低,“既接地气又有面子”。但是,陈杨想提醒大家:“不要听别人说电商能赚到钱,年轻人心里就痒痒。毕竟电子商务也处于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有赚钱的人,必定就有赔钱的。青年人电商创业,应先了解这个行业,再踏入创业。”

    见招拆招,解决“电商新农人”最大难题

    这几天,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正在浙江义乌“取经”电商创业。

    阿里平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陕西农产品电商增速位居全国第二。“去年搞的所有培训中,电商是最受青年热捧的。甚至出现了跑上千里来参加培训的情形。”魏延安说,“团省委组织的培训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阿里研究数据表明,目前全国电商行业人才缺口150万,而农业电商行业未来5年的人才缺口将达200万。

    不久前,团陕西省委也针对省内青年电商创业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从事电商创业者的年轻人,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技能不足。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培训,其次是融资和项目、政策的扶持。

    对此,陕西省启动了“万村万人”青年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对全省1万名青年进行农村电子商务专项培训,并统筹协调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帮助电商创业青年解决资金、技术、项目等各方面的实际困难。

    “电商的出现对团组织来说,意味着出现了工作的新领域,需要我们凝聚青年新群体,回应青年新诉求,也是我们服务中心大局的新的着力点。”魏延安说。

    面对“来势汹汹”的农业电商创业大潮,各地团组织也纷纷“见招拆招”。共青团吉林省委建立了吉林省青年创业园辽源电商园区,举办“创青春”吉林省首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专设电商板块。组织开展了近5000人的电商培训,建立了青年电商网络联盟,开发了“e青宝”、“e青贷”、“e青通”服务电商创业的金融产品和通信产品。共青团山东省委举办了山东省青年电子商务大赛,优秀团队被推荐入驻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下半年还将组织部分优秀团队免费赴浙江考察学习电子商务创业。浙江省举办的第九届电子商务大赛,吸引了全省近百所大中专院校及企业参赛,报名人数多达13907人。

    据悉,共青团中央也正在筹划针对青年电商创业的相关政策,更多针对这一领域的利好,开始令人目不暇接地多起来。

“电商新农人”闪亮登场
青年学者献计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场农村青年电商的“台风”正越来越近
浙江百万农村青年网上创业
让孩子们“玩”中学习 “乐”中践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