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中共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通报》称,深刻认识金牌至上的政绩观扭曲体育精神的危害性。同时,体育总局取消了亚运会、奥运会贡献奖奖项的评选,对全运会等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只公布比赛成绩榜,不再分别公布各省区市的金牌、奖牌和总分排名。(人民网1月26日)
金牌通常都被赋予极大的“含金量”。一旦在亚运会、奥运会上获得金牌,从运动员本人到教练、体育官员,再到体育粉丝,无不欢欣鼓舞。如今,体育总局取消亚运会、奥运会贡献奖奖项的评选,并对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取消排名,根本上就是破除“金牌GDP”情结。
曾经有人笑称“运动员脖子上的牌子等于自己的房子、教练的票子、领导的位子和地方的面子”。由此可以看出,一枚金牌的背后存在的利益链条,金牌所衍生出的附加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金牌本身。但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如果被置于“神坛”,让金牌成为衡量体育运动成绩的唯一标准,显然已经背离了体育运动的本义。
事实上,体育运动并非只是竞技体育,并不能用运动员的体育成绩来衡量,从而给金牌罩上太多的光环。除了竞技体育之外,我们还需要大众体育,这相当于体育运动的“另一条腿”,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有关部门和民众过于看重竞技体育运动金牌数量的多少,必然会挤压大众体育运动的生存发展空间。
当然,媒体舆论也需要反思。比如,一项比赛在失利之后,往往都会被媒体用“兵败”、“国耻”等词语形容。但是,假如拿下比赛,并最终获得了优秀的成绩,运动员又会被舆论塑造为至高无上的“英雄”。正是这种不正常的舆论氛围的熏染,助长了公众片面的认识,认为取得优秀成绩尤其是夺冠就是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
实际上,很多体育强国对于竞技体育运动的输赢、金牌的多少,并不是看得很重。在这些国家,竞技体育运动不断发展的同时,大众体育运动的水平也比较高,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发展呈现同步化特征。但是,在我国,“金牌GDP”成为一种惯性,竞技体育运动的地位被人为的强化了,而大众体育却经常被冷落。
摒弃“金牌GDP”心态,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扭转之前不正确的体育政绩观,实现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共同发展的目标。唯有如此,才能让我国体育运动实现“两条腿”走路,真正从体育大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