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1月26日公布了《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提出了对赛事管理审批、运动员选拔等方面的整改思路与措施,同时提出今后全运会等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不公布金牌、奖牌榜,并将以严厉措施杜绝运动员选拔“寻租”等违纪行为。
2014年7月28日至9月3日,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对体育总局进行了巡视。当年11月2日,中央巡视组向体育总局党组反馈了巡视意见。在巡视期间,一向以“奥运战略”作为国家体育运动方向指引的国家体育总局,其行为上的诸多弊端一一展现,除“群众反映强烈的围绕赛事以权谋私问题”,还有“赛事收费不规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选拔选派工作不公开透明”“各中心及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假赛黑哨、操纵比赛行为存在”“行政、事业、社团、企业四位一体”等在中国体育界为害多年的“体制难题”。
“金牌至上”滋生腐败
《通报》称,体育总局将从评价指标方面引导全国体育界树立正确的体育政绩观,杜绝金牌至上的政绩观扭曲体育精神的问题。体育总局取消了亚运会、奥运会贡献奖奖项的评选,对全运会等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只公布比赛成绩榜,不再分别公布各省区市的金牌、奖牌和总分排名。
“对巡视组移交的反映在举办第12届全运会期间,为争金牌,个别官员和裁判受贿的有关问题线索,总局党组积极支持驻总局纪检组监察局组织力量依规依法进行立案调查。并要求对案件背后的行风行纪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在中央纪委有关部门的直接领导下,驻总局纪检组监察局正全力以赴开展调查工作。”《通报》中这样短短的一段话在国家体育总局机关某工作人员看来,其震撼力远远超过仍有不确定性的“体制改革概念”。
“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出问题,毕竟体育这个行业有特殊性,圈子不算大,不过现在都是小道消息,可以肯定的是这次动真格了。”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3年在辽宁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可能是个突破口,俞主任(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水球花样游泳部原主任俞丽)去年11月被带走调查,现在也没回来上班。”
俞丽被警方带走调查,国家体育总局内部人士认定与“在十二运上操纵比赛结果”有关:当时代表四川队出战花游双人项目的蒋文文和蒋婷婷姐妹认为裁判故意压分,将金牌“送给”东道主选手。
这对著名的中国花游姐妹泪洒赛场,并在决赛第二天宣布退役,随后召开新闻发布会控诉“遭遇运动生涯中最黑暗一天”,而代表仲裁委员会发言的俞丽,则认为“裁判公正”。
将运动员逼至退役的不公之举,或许在两年后才能真相大白,但中国体育界在裁判、运动员、教练员选拔方面的黑箱操作,却由来已久且长期存在。
“寻租”现象很难灭绝
对于运动员、裁判员选拔选派不公开、不透明的问题,《通报》提到,需要用刚性措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对于选拔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寻租”等违纪行为,将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要制定细则,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由裁量权。同时要创新国家队管理办法,建立与完善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拓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渠道。
“我们其实都盼着改革快点儿来,以前体育系统相对比较封闭,运动员也比较听话,一般不会跟教练顶着干,所以内幕非常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方队教练告诉记者,他曾亲眼见到在某届奥运会前夕,有地方体育局官员驾驶豪华轿车找国家队领导“送礼”,目的是让自己的省份具备夺取金牌实力的运动员进入奥运会名单,“那辆车就是要送的礼,价值差不多100万,但后来好像出了问题,有别的省体育局官员出来干预,车又开走了”。
车开走了,并不代表大权在握的国家队领导就此清白。在很多利益相关人眼中,一枚奥运金牌最重要的价值,不是在领奖台上面对国旗冉冉升起时的心潮涌动,而在于走下领奖台后层级分明的论功行赏。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多以“工具”形式完成任务。据业内人士统计,我国2012年伦敦奥运会金牌选手平均经济收入不低于300万元,而“不差钱”的地方相关利益操纵者却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享受这枚奥运会金牌带来的附加价值。
国家体育总局希望这次提出的整改措施能够扭转“运动员、裁判员选拔选派不公开不透明”的现状,但“寻租”现象却很难因此灭绝——体育界一些人长期以来对于体制改革的敷衍和抵触,绝非一纸公文所能改变。
另外,在赛事管理方面,体育总局明令禁止利用确定赛事承办单位之机收取任何名目的费用,并对第13届全国运动会、全国冬季运动会、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的设项和参赛规模进一步进行了调整压缩。
《通报》还对赛事审批不透明、比赛弄虚作假以及赛事开发经营混乱等突出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制定了整改措施,体育总局将加大执法力度,接受社会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本报北京1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