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团合肥市委和市希望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方争取支持,扎实推进希望工程爱心助学活动,切实解决贫困家庭学子上学难等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成为共青团协助党委、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品牌工作。
一、主要做法
拓宽资金募集渠道,动员社会广泛支持。市希望办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多渠道筹措资金,设立了中石化青少年教育发展基金、日立建机助学基金、江苏方天光彩扶贫助学基金等,组织开展了“爱心照亮求学路”困难大学生助学、“1+1”助学、百家团委助百户、青年文明号集体济困助学等一系列助学活动。全市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希望工程工作,或主动捐资助学,或就希望工程工作作出批示,等等。
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坚持项目透明运作。对希望工程助学活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各县市区基本设立了希望工程办公室,并确定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制定“爱心照亮求学路”大学生助学基金管理办法和日常性爱心助学资金管理办法,并加大对希望工程申报的审核、监督力度。多渠道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对最终确定接受资助的学生名单进行公示,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并自觉接受审计部门审计,主动接受捐方、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检查监督。
合理安排助学资金,突出重点兼顾平衡。实施过程中,突出农村,兼顾城区,合理分配名额,制定资助方案。每年开展集中助学活动前都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全市性高中生调查摸底和贫困生抽样调查活动,参考本年度县市区高考学生总数和贫困生比例,以及市城调队最新的全市贫困率调查结果进行加权统计,合理分配名额,突出救助重点。
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主动做好信息沟通,对最终确定的救助名单进行详细核对,努力做到不重复资助,扩大救助范围和覆盖面。通过在报纸开设专栏、在户外投放公益广告以及集中采访和张贴海报等多种途径对希望工程助学活动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打造希望工程助学品牌。在对贫困学子给予物质救济的同时,还辅以精神抚助和就业扶助,安排组织贫困学子开展夏令营、励志讲座、拓展训练、新年联欢等活动,提供素质训练和心理关怀。在受助学生开学前安排励志报告专题讲座。
二、突出成效
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市(含县市区)累计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款物超过7000万元,资助贫困中小学生4.5万多人、大学生1.1万多人,援建希望小学73所。市本级累计接受捐赠超过3520万元,资助贫困大中小学生1.86万多人。其中,团合肥市委“爱心照亮求学路”关心和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助学基金累计接受社会捐款共计1242.332万元,发放助学款772.8万元,累计资助大学生2326人。
积极搭建了社会各界参与爱心助学的平台。创新助学模式,探索出一条“企业捐资扶助、单位定向扶持、行业对口帮扶、个人结对帮助”的多元化助学渠道,扩大了助学范围,壮大了助学力量。如,争取中石化支持设立了2000万元的青少年教育发展基金;联合江苏方天集团、华人企业家联盟、中欧商学院等,定向资助160多名贫困学生;联合市重点工程管理局、市城乡建委,开展建筑行业希望工程捐款助学活动,目前已成为全市希望工程日常捐赠收入的主要来源。
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坚持把希望工程助学和维护社会稳定有机结合,长期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开展助学,实施了“亲情互动”“开心伙伴”“服务连心卡”等服务项目。推进农民工子女关爱行动,争取中石化3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项目基地建设,在12个县市区(开发区)建设了30个项目基地;募集资金62万元,建设146个关爱行动项目阵地,全市107所农民工子女学校30169名农民工子女与83支志愿者队伍的5498名志愿者100%结对。
三、几点启示
规范管理是希望工程持续发展的基石。合肥市希望办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政策,特别是希望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等重要制度,保证资助标准、申请程序、审核监督等各项工作纳入制度轨道,做到有章可循。
创新发展是希望工程保持活力的关键。做到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由一开始的救助中小学扩大到大学新生,由单一的助学转变为尝试探索奖、勤、助、补相结合的多元助学形式,始终紧扣社会发展脉搏。
公益责任是希望工程发扬光大的支撑。作为公益组织的责任,就是帮助企业和公民实现社会责任,在全社会倡导公益文化,传播社会责任。要广泛宣传希望工程资助成果,使社会公益的理念深入人心,加强对捐赠方义举和爱心及企业文化的宣传。特别是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扩大希望工程的宣传覆盖面,确保希望工程持续社会化动员的能力。
(作者系团合肥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