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3月0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锐面孔

麻宁:带你与城市谈一场恋爱

本报记者 王梦影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3月03日   10 版)

    麻宁 照片由本人提供

    “你有没有想过离开北京?”在“城觅”的广告微电影里,北漂女主角在这个“充满了欢笑却在悲伤时不知道打电话给谁的城市”里问。

    “每个人都会有想要离开的时候。在某个瞬间,这个城市也会让你重新爱上它。” “城觅”联合创始人、北京琪缘创想科技有限公司内容副总裁麻宁说。这家公司的存在是为了“发现城市中各种吃喝玩乐的去处”,“与城市谈一场恋爱”。

    麻宁很瘦,声音甜软,巴掌大的脸上眼睛又大又亮,不安分地灼灼逼人。这个河南姑娘来北京12年了,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读完本科后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毕业后成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女主播。她写了两本书,也给《一个》等媒体撰文,平均3.65天看一场戏,一年攒下了100张话剧票。工作第五年,这个文艺女青年决定辞职创业。

    麻宁的创业并不苦大仇深,她“把生活中最喜欢的一部分做成事业,事业又变成了喜欢的生活”。

    找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工作第五年仿佛是一个坎儿,青涩不再,又总觉得不满足。

    麻宁渴望“火热的外部生活”。在北京广播电台,她每天要播报大量的新闻,却不能和这些新闻发生关系,只能静态地见证和记录。

    麻宁很难想象自己会在周末睡个懒觉,“宅”在家里糊里糊涂过一天。她会精心策划,和先生一起逛逛正在热展的泰迪熊展览,走远路去一家鲜为人知的书店,或是探访一家小巷深处的咖啡馆。当然,在朋友圈里发出详细的图文介绍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介绍通常都会引来这样的回复:“展览到几号?”“在哪儿?这就去!”“好棒,马上走一个!”

    创业似乎是这种习惯的水到渠成:“热衷于体验自己的生活,把这种体验沉淀下来,并把这种体验分享给别人”。

    对创业的向往是一早就有的,她喜欢和年轻的互联网团队打交道,知乎、穷游、果壳们扁平化的结构和年轻人的团队与体制内的规矩着实不同,惹人亲近。

    2014年2月,好友李琪缘带着一个项目来找麻宁商量,希望能做一个城市生活指南,帮助大家发现生活中的好去处,甚至改变生活的方式。女生嘛,喜欢好东西的欲望流淌在血液里。几次交流下来,“城觅”的雏形搭建起来,李琪缘建议:来陪伴这个你看着长大的项目吧。

    2014年8月,麻宁辞掉了工作,“创业过程非常享受,一点都不后悔”。她觉得比起原来的工作,“更酷、更性感”的是“成为城市生活的看点”,甚至引领“消费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城觅”瞄准的痛点是对于“少而精”的需求。麻宁觉得,移动互联网上并不缺乏关于吃喝玩乐的海量数据,但是会存在这样的窘境:周末早上想出去玩玩,搜索一上午决定不下来,中午随便吃点东西,干脆下午就在家看电视不出门了,“搜火锅一下子出来几千家,这就没有意义了”。

    “我们说的有‘范儿’,就是精品特色。我们当然不刻意找打折、团购,也并不一定追求高端。人均消费1000元的饭馆,吃了不一定开心。在北京的几百家麻辣小龙虾、螺蛳粉里,可能有一家是老火靓汤、秘方熬制,就是比别家好吃,也不贵。”麻宁说。

    “城觅”每天推送一个主题,比如“冬天泡温泉的十大好去处”,“破五吃水饺的好地方”。内容产生并不是来自互联网内容生产常见的用户生成内容,而是依赖编辑探店,挖出诸如小巷子里的酒吧和大厦顶层的餐厅这种犄角旮旯的妙地方。

    北京团队需要为产品的4个板块贡献内容:美食、逛店、休闲、周边游,每个板块的编辑主要是“带薪吃喝玩乐”。北京最美的秋天,“周边游”编辑要开着车四处去寻找哪里银杏又黄。到了冬天,出游的人少了,美食编辑忙碌起来,开始探寻哪里的火锅更好吃。

    “城觅”目前覆盖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广州和深圳板块2015年年初上线,但团队在九十月就已经到位了,在城市里苦苦搜罗适合的地方。深圳的编辑中有《深圳晚报》一位有7年生活方式写作经验的记者,广州的编辑里有在广州生活了多年的知名撰稿人姬霄。

    数据库目前很小。每天一个主题、十个攻略推荐,但麻宁认为,沉淀下去就有价值了。比如雾霾天气应该去的好去处,博物馆、咖啡店之类,非雾霾天气时也适合。

    “生活方式能影响产品的调性,确定产品的定位。”麻宁说。

    对生活有要求,有什么不好吗

    在麻宁看来,2014年仿佛是一个创业元年,身边媒体行业的很多女生也纷纷开始试水。

    以前聚会,闺蜜之间聊美容护肤、服装宠物和家居装修;最近一次聚会,她们约在三里屯一家饭店讨论商业模式和市场,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停不下来,引得隔壁桌的男士都过来问:“我以为你们就是赶时髦聊热词,原来你们是玩儿真的吗?创业已经变得这么炫酷吗?”

    闺蜜刘敏在麻宁辞职后不久也从时尚集团辞职创业,做了一个将鲜花和诗歌结合起来的品牌“诗集生活馆”。 两个人经常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互相为对方的产品提意见、给对方打气。

    “看着她们过得这么积极和用力,你有什么理由消极和懈怠?没有过不去的坎儿。”麻宁说,“打一次电话像做了一次SPA,通体舒泰。”

    数据显示,“城觅”的活跃用户70%是女性高收入群体,其中一部分是消费能力很高的大学生,一部分是白领。小清新、文艺、小资……已经有很多标签可以描述这些人,但麻宁觉得这都不算准确。

    “他们是对生活有要求的人。”麻宁说。

    她觉得“城觅”最宝贵的是“用户的优质”。 让麻宁颇为自豪的是,一次与华谊合作的“城觅”用户电影专场活动,到场的普通用户都衣着得体大方,被对方询问:“这是特别贵宾吗?” 

    “郑重饱满地对待自己的每一天,有什么不好吗?”她问。她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在传媒大学读本科的时候,麻宁常和闺蜜们自嘲:“去楼下买个煎饼果子还穿得像走奥斯卡红毯。”

    麻宁并没有因为创业变得“女王范儿”,她还是柔软地生活着。然而变化还是有的,工作和生活的分野变得模糊了,在周末的晚上也不免会有工作电话打进来。在应用里给大家推荐好话剧,但自己以前平均4天不到就可以看一场戏的好日子却不再了。以往跑步的时候,麻宁的“脑内剧场”里通常都是些“风花雪月的事情”,现在则满脑子转着用户可能会怎么想。

    麻宁一直学文科,是一个资深文艺女青年,刚开始看到数据,顶多觉得:哟,活跃用户还不错。合伙人李琪缘技术出身,对数据特别敏感,会关注几点到几点新增用户比较多;下雨、下雪、大晴天用户打开时间有什么不同。慢慢的,麻宁也学会从数据入手去分析产品和考量用户的使用习惯了。

    “目标明确的话,改变自我并没有那么困难嘛。”麻宁笑笑道。

    决定长相厮守总在瞬间

    知乎问答里曾有一个这样的提问:“在北京半夜零点左右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可以推荐?”麻宁回答了这个问题,第一句就力荐:“一定要在深夜去一次筒子河。”麻宁就曾经多次夜游故宫角楼和筒子河。

    深夜的故宫角楼,几年前还不限机动车的时候,万籁俱寂,机动车从城门穿过去,有时光流转的感觉。

    为产品拍摄的微电影里,麻宁特别要求到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取景。2014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也是麻宁的生日。那天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开始通宵营业。她在夜晚灯火通明的书店里闲逛,看见负一层的台阶两侧坐满了安静读书的人,一坐好久,也没人驱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大俗话从未如此具象。白天她还会埋怨“美术馆后街好难停车啊”,而黑夜仿佛有奇怪的力量,灯塔一般亮着的书店一下子触动了她心里温柔的一点。

    麻宁确定,这些瞬间里,她再次爱上了北京。

    “有时候在这个城市生活会觉得蛮煎熬的——空气不好、交通拥堵、房价也高。”她说,“我也会有抱怨的时候,但是愿意与它长相厮守。”

    麻宁觉得,“城觅”目前还在吸引用户过程中,盈利模式尚需探索之中,目前确定的是不会变成卖广告的。

    拍婚纱照,她选在戏剧节时的乌镇,照片里有布偶艺人、定胜糕、傩戏老人。拍摄间隙,她排长队买一种当地特产的饼,队头一个女孩儿直直朝她走来,说:“你是麻宁吗?我是看了你的文章才来乌镇的,请你吃一个3块钱的饼。”她很开心,觉得人家把自己当朋友。

    她希望留住城市的好,用户都能成为自己的朋友,而她自己不过是“把生活中最喜欢的一部分做成事业,事业又当成喜欢的生活来做”。

    微电影的女主角原型是城觅员工刘悦,她曾这样对麻宁说:“我觉得你是会迎着北京冲上去和它死磕到底的那号人。”

    “我们是真正的生活家。”麻宁觉得。

麻宁:带你与城市谈一场恋爱
交换商店:你的旧爱可以变成他的新宠
信用钱包:向金融机构证明借款人靠谱
新年花市摆摊,需要现学现卖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