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3月0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成都高新区:“三次创业”再发力 强势引领新常态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3月04日   06 版)

    成都高新区这一年“蛮拼的”!

    在日前举行的成都高新区2015年工作会上,成都高新区2014经济社会“年报”(以下简称“年报”)发布。“年报”指出,2014年,成都高新区实现产业增加值1178.2亿元,增长13.6%,总量占成都市的11.7%,比2013年提高0.3个百分点,增速高于成都市4.7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3亿元,增长16.2%,总量占成都市的23%、比2013年提高1.2个百分点,增速高于成都市4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1亿元,增长14.7%;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11亿元,增长15.7%。

    在经济新常态下,成都高新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经济密度提升,每平方公里GDP产出9.06亿元,是四川省的155倍,成都市的11倍;若与四川省21个市州相比,成都高新区GDP总量可位列第11位,增速排名第一;用占四川省万分之2.67的面积,贡献了全省4.1%的产业增加值,用占成都市1%的面积,贡献占全市的11.7%的产业增加值;人均GDP达3.2万美元,对比IMF发布的数据,与2013年排名全球第27位的以色列持平,排在紧随其后的西班牙之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11亿元,与四川省各市州拉通排名位列第3位,仅次于成都和泸州,与泸州的差距也只有不到8000万元;与成都各区(市)县相比,成都高新区GDP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均排名全市第一;实际利用外资21.4亿美元,实际到位内资401.3亿元,分别占全市的21.4%和11.8%。新引进重大项目47个,总投资超过600亿元;新增巴斯夫、罗氏等世界500强企业8家,总数达102家;成都高新综保区高新园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85亿美元,居全国综保区第三、西部第一。

    增长极作用凸显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达21%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均GDP突破3万美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成都高新区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公共产品供给、收入分配和居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成效初显,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活力较强。

    据“年报”显示,2014年成都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排名成都市第一,在科技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保持第4位。

    2014年,成都高新区加快“三次创业”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三次创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楼宇经济加快发展的扶持政策,为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2014年,成都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产业增加值642亿元,增长21.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5.3%,较2013年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22.7%、生物产业增长22.4%。

    高端服务业发展全面提速,完成产业增加值283.4亿元,增长11.7%。其中,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业企业总数达1200家,营业收入增长26.4%;金融业新增银行、保险、交易所等各类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201家、累计达544家,增加值增长15.9%,其中新兴金融业增长20.6%;商务服务业发展迅猛,新增商务服务企业1009家,电子商务企业总数达307家,实现网络成交额2440亿元、增长26.4%。

    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2014年,成都高新区实际利用外资21.4亿美元,实际到位内资401.3亿元,分别占全市的21.4%和11.8%。新引进重大项目47个,总投资超过600亿元;新增巴斯夫、罗氏等世界500强企业8家,总数达102家。引进了总投资220亿元的京东方第6代新型显示器件生产基地、总投资16亿美元的英特尔晶圆集成测试中心、世界最大的独立医疗器械制造企业——美国美敦力公司全球首个便携式血液透析机生产基地等重大产业化项目。作为中国内陆省市与新加坡合作的首个大型示范项目,新川创新科技园规划、建设、招商顺利推进,正在积极争取上升为中新两国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成都高新综保区高新园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85亿美元,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1%,居全国综保区第三、西部第一。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区域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新常态下,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持久动力。成都高新区作为四川省、成都市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重要窗口,拥有加快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发展的特殊比较优势。”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成都高新区作为体制机制新区,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肩负着先行先试、开山破路的历史使命。“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社会治理机制等领域改革,抢得了试点示范先机,走在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改革实验田和创新示范区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有利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已初步形成。”

    重点领域改革方面,成都高新区率先在成都市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和“先照后证”“三证合一”等改革措施,全年新登记各类企业11517户,同比增长106.5%,增幅创历史新高。上海自贸区经验在成都高新综保区先行先试,促进了研发设计、保税物流等新业态的发展。全国首个企业孵化大市场启动建设,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改革试点。

    区域创新方面,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取得突破性进展。四川省政府出台了支持成都高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十条政策”,国家部委启动联合调研,成都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质性启动。创新型企业主体不断壮大。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5家,22家企业新三板成功挂牌,新增在孵企业700家,新增上规孵化企业48家、新增销售收入首次突破2000万元的孵化企业30家。数字新媒体创新型产业集群成为西南地区首个被科技部认定试点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2014年,成都高新区共帮助20余家中小企业获得风险投资10亿元以上、300多家中小企业获得担保贷款16亿元,新引进股权投资机构163家,新增注册资本84亿元,“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在四川全省推广。创新创业人才加快聚集。引进海外留学创业人才和创业博士265人,创办企业123家;10人进入国家“千人计划”评审,新增四川省“千人计划”35人、顶尖团队6个,“成都人才计划”44人、顶尖团队5个。

    “成都高新区是全国唯一一个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发展试验区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科技创新已成为成都高新区最具爆发力和持久力的核心竞争优势,特别是我们有望获批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使成都高新区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政策比较优势更加突出、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成都高新区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将迎来又一个重大机遇。”

    “三次创业”关键期 积极引领新常态

    在新常态下,成都高新区的发展机遇、发展比较优势更加凸显,产业增长极、改革实验田和创新示范区的地位进一步增强。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战略判断、战略谋划和战略部署上来,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与时俱进地抓好成都高新区‘三次创业’的各项工作。”

    “‘高位求进、创新发展’是成都高新区2015年的工作总基调。”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是成都高新区实现“三次创业”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决胜之年,成都高新区将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力争尽早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力争取以新川创新科技园为核心区域建设中新两国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争取以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为核心区域建设国家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将继续完善顶层设计,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创新实施先行先试政策,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引擎作用。

    今年,成都高新区将积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和从严治党,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推进“三次创业”,推动成都高新区继续走在四川省、成都市发展的最前列。20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产业增加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今年,我们将坚持同步提升经济规模总量和质量效益,稳定投资,提升消费,扩大出口,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紧贴新川创新科技园、旧城改造、交通、能源、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强化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和要素保障,重点加快德州仪器12英寸晶圆凸点加工厂、英特尔“骏马项目”、京东方扩产和入驻新川创新科技园重大项目实施进度,推动腾讯、招商银行金融后台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和投产达产。着力强化出口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确保富士康、英特尔等主要出口企业稳定运行;全面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以成都高新综保区为载体创建国家级电子信息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中国(成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

    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城区 着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成都高新区2014年投入108.7亿元实施了264个民生工程项目,占地方财政支出支出的67%。落实各类就业政策资金9477.4万元,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2422.5万元,实现了各类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全覆盖。积极推进征地拆迁安置小区建设,建成农迁房229万平方米,完成13个农迁房配套项目,3642户市民喜迁新居。

    2014年,成都高新区出台了“三次创业”强基工程实施意见、“三次创业”社会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社会民生工作力度。新开办蒙彼利埃等小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2所。“智慧健康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家庭医生签约率24.7%。一批公共绿地、机动车停车场和市民广场建成投用,完成2600户老旧居民院落自来水表改造,新增公交线路23条。

    此外,成都高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川创新科技园主干路网基本形成。剑南大道三环路至绕城段、红星路南延线锦江大桥、大源公园等一批重大工程竣工投用,中和片区“三横三纵”主干道路初具规模,府城大道下穿隧道等一批道路加快建设,15条道路大修工程顺利完成。中和环城生态区80万平方米湿地绿化及中和、西区2个污水处理厂启动建设,完成80公里道路雨污管网配套建设。

    据介绍,2015年,成都高新区将加快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城区。高标准推进金融城河心岛、保利国际广场等项目建设,力争建成一批高品位、高品质的标志性精品建筑。积极推进冯家湾片区、起步园区转型升级和中和旧城改造。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确保红星路南延线全线和府城大道、锦城大道下穿隧道建成通车;启动建设1个220KV变电站、4个110KV变电站,加快推进中和、西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肖家河社区综合体等一批社区综合体建设,开工建设高新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和一批社区公园、邻里游园。大力推进新川之心、高新绿舟、中和环城生态区建设,加快形成南部园区水系绿地链。

    成都高新区将大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进“四改六治理”,确保城乡环境治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实施大气治理、水域整治、绿化提升、景观改造、违建治理等“十大工程”,提升六大示范社区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行“大物业”城市管理模式,加强居民集中居住区、科技商务核心区、行政服务区、交通枢纽集散区等重点区域的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制定出台“三次创业”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规划,实施“创业富民计划”,提升困难家庭就业托底援助质量,深入推进全民社保工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19个教育类专项项目,新开办8所幼儿园、3所小学。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四川省人民医院高新分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睦家国际医院建设,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三甲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的医疗服务模式。全力推进“强基工程”,优化社区基层治理机制,强化基层工作保障,健全政府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和社会组织服务有效衔接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成都高新区供图

成都高新区:“三次创业”再发力 强势引领新常态
成都高新区多管齐下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打好“三次创业”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