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提案议案#
不同于两会上具体的人和事,“两会提案议案”登上热搜榜,更像是一种集体加冕。
每个人都和政治息息相关,全国两会越来越引人关注。公众关注两会,一方面要看两会大舞台上能传递出什么政策信号,如何影响国计民生;另一方面,还要看这个舞台上代表委员的表现如何。代表委员的表现,即参政议政的能力,一定程度上说,全国两会的质量,也取决于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能力。
代表委员离普通民众并不遥远,甚至更为贴近,因为他们必须深入民众,才可能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但是,在全国两会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内,代表委员和普通民众在空间上又是有“距离”的——他们在人民大会堂里是如何参政议政的,民众并不能完全目睹细节。最有效的办法,便是通过媒体报道出来的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来观察他们参政议政的能力。
公众关注全国两会的热情越来越高。高涨的热情之下,公众参与政治建设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是不是调研而来、有没有技术含量,民众也能辨得一清二楚。
对两会提案议案的关注,本质上还是对两会质量的关注,对代表委员参政议政能力的关注。
#税收法定时间表已出#
“税收法定”已是全国两会绕不开的热点。
3月5日,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提出,2020年努力全面落实税收法定的原则。3月6日上午,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也表明了态度,在2020年之前,税收立法权将回归人大。
税收立法权收归人大,是法治中国必须的内容,也是各界呼声比较强烈的焦点。从国家宏观层面看,“税收法定”是一个国家在法治路径上稳步前进的象征,也是一个社会治理文明不断提升的象征。从微观角度看,倘若“税收法定”的原则能够落地生根,老百姓将生活得更踏实。“税收法定”之后,任何一个税种的开征,将不再靠财政部或税务总局的一纸通知,它必须交由全国人大立法确定。
民众向政府纳税,政府用税收为民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政府与民众之间最重要、最本质的关系。但是,以行政法规的方式征税,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征税由政府说了算,民众必须承担缴税的义务,但其纳税的权利却无法得到彻底保障。这些年来,公众的税务权利意识越来越强烈,某一个税种征与不征,怎么征,征多少,甚至于买一件商品要给国家交多少税,这些问题都开始牵扯公众的心弦。税务权利意识与日俱增,这是好事,它可以促使国家的税收秩序更规范,也是国家财税改革的动力。
可以说,税收法定时间表的最终明确,与民众税务权利意识的觉醒不无关系。税收法定,5年为界。5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让老百姓不再承受“税痛”,这是一个国家的责任。
#代表建议取消中考#
教育无小事。但凡和教育有关的提案议案,大都逃不过媒体的围追堵截。
来自河南理工大学的全国人大代表李光宇的议案,一时之间被舆论炙烤。他建议,“将现行的9年义务教育制度延长为12年义务教育,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取消中考,推行高中阶段(含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全免费教育”。
对中国的学生来讲,即便在义务教育阶段,竞争也无处不在。初中毕业生升普通高中竞争激烈,而高中教育发展程度不均衡,一方面使教育资源向少数高中集中倾斜,产生了“超级中学”等现象;另一方面,也催生了更为激烈的小升初“择校热”。
如果顺着这个链条继续往下推,小升初的“择校热”在一定程度上还催生了小学的“择校热”。对很多中国学生和中国家长而言,择校的问题,并不是从初中开始的——从入小学的第一天起,择校便成了他们“必须”的选择。即便是在义务教育的9年时间里,他们也相信,没有好的小学,就上不了好的初中;没有好的初中,就上不了好的高中,也就考不上好的大学,人生就彻底泡汤了。
取消中考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未必。无论是小学还是高中,择校热,乃至超级中学的出现,都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结果。每年的全国两会上,都会有代表委员就如何均衡教育资源建言献策,但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彻底解决。
尽管在民众的视野中,“取消中考,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这样的议案多多少少有些不切实际,但这份议案背后的教育病,却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上榜热词由360新闻搜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