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伊拉克军队对盘踞在该国北部的“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发起的“清剿”行动,有了一些积极的进展。从3月1日开始的这一轮清剿行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夺回“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境内控制的第二大城市提克里特。3月9日,参与对“伊斯兰国”作战的伊拉克什叶派武装的领导人哈迪·阿米利表示,他很自信他的军队可以在没有美国领导的联军的帮助下重新夺回提克里特。有报道称,伊拉克军队正逐步向提克里特中心地带推进,并有望在数天之内“拿下”这座城市。
除了提克里特战事有所进展,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伊拉克库尔德斯坦自由战士(Peshmerga)武装,近日也从“伊斯兰国”手中收复了另一座北部城市基尔库克附近的几个村庄。在叙利亚的库尔德武装,也击退了一部分极端组织的武装力量,扩大了库尔德武装在土叙边境城市科巴尼的控制范围。
在地面战场上渐失上风,“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另辟蹊径”,似乎正在加紧通过另外的方式为自己造势,毁坏历史遗迹和文物,就是他们采取的恶劣手段之一。
3月9日,伊拉克旅游与文物部部长表示,他收到一份报告称,伊拉克北部古城科尔沙巴德(Khorsabad)已被极端组织毁坏。此前还有报道称,伊拉克尼姆鲁德(Nimrud)和哈特拉(Hatra)等数座古城,也惨遭极端分子毒手。“我们已经多次发出警告,现在我们要再次发出这样的警告,如果没有一股强大的威慑力量(进行干预),极端组织将继续摧毁和偷盗文物。”伊拉克旅游与文物部在一份声明中这样强调。他呼吁国际社会对“伊斯兰国”破坏文物的行径进行干预。
有分析认为,“伊斯兰国”对历史遗迹和文物下毒手,目的是十分扭曲的。在极端组织看来,所有与其所谓“信仰”不符的其他文化和信仰都是“异端”。他们要通过破坏历史遗迹及文物的方式,抹去其他文明的印记,以“改写历史”。 CNN援引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古代近东历史教授埃莉诺·罗布森的话分析说:“极端组织希望通过持续破坏的行为来引起外界的激烈反应,以此达成他们的所谓‘宣传胜利’。如果国际社会无视这个问题,将导致破坏升级。”
另一方面,极端组织还靠抢夺、偷盗历史文物在黑市上贩卖的方式,获得资金来源。《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援引长期跟踪极端组织贩卖“带血文物”议题的美国乔治敦大学法律中心副教授马克·弗拉西克的话说:“极端组织一直在持续做两件事情,一是通过破坏文物来获得影响力,二是通过这种破坏行为制造烟雾弹,以掩护他们窃取文物牟利的事实。”
针对极端组织的破坏行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发言人3月8日表示:“秘书长紧急呼吁国际社会迅速制止这种令人发指的恐怖活动,并阻止文物的非法贩运。”美国国务卿克里则表示,“伊斯兰国”企图“抹去一个个古老文明的遗产”,这种企图终将失败。
在中东地区以外,远在非洲的恐怖组织“博科圣地”,近日在地面战场上也被严重打压。原本主要盘踞在尼日利亚境内的“博科圣地”,逐步将其势力渗透至乍得、尼日尔、喀麦隆等尼日利亚周边国家,近段时间,非洲多国加紧了对“博科圣地”的联合打击。据悉,今年以来,尼日利亚、乍得、喀麦隆、贝宁和尼日尔等多个非洲国家已组建多国联合部队,对“博科圣地”发起军事进攻。比如,乍得和尼日尔军队3月8日发起了一次联合军事行动,对尼日利亚境内的“博科圣地”发动了新一轮大规模进攻。
面对战场上的不利局面,不同于“伊斯兰国”通过损毁文物来“造势”,“博科圣地”选择的则是另一种方式。3月7日,“博科圣地”在网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宣布“效忠”伊斯兰国。
“博科圣地”宣布所谓“效忠”的时机,正处在其面对联军进攻节节败退的节骨眼上,因此一些分析认为,“博科圣地”的这一举动正透露出他们的“绝望”和“心虚”。“博科圣地”可能是想借用“伊斯兰国”的名号在尼日利亚境内制造更多的恐慌情绪。
也有分析认为,“博科圣地”此举也可能是希望获得“伊斯兰国”的帮助和指导。有迹象表明,“博科圣地”确实可能受到了“伊斯兰国”的影响。比如,他们最近效仿“伊斯兰国”发布过斩首视频,近期发布的一些视频制作也越来越“精良”。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援引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的分析认为,对于“博科圣地”表达的对“伊斯兰国”的所谓“效忠”,绝不能掉以轻心。不应单纯地将“博科圣地”宣布效忠“伊斯兰国”的行为仅仅当作一种宣传,如果“博科圣地”真的和“伊斯兰国”联系在一起,那么,西非面临的安全局势将更加严峻。此外,从另一方面来看,“伊斯兰国”不仅可以从这样的“效忠”中获得有价值的“宣传曝光”,最重要的是,“伊斯兰国”在国外招募恐怖分子的行为也可能受到鼓舞,不排除会有更多非洲“圣战分子”加入“伊斯兰国”的可能。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