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3月13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探寻昆明市西山区的生态样本之路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3月13日   T04 版)

    被称作“森林氧吧”的西山森林公园

    昆明西山:擦亮“生态”名片,打造宜居环境

    林木苍翠、风景秀丽“睡美人”西山风景区,郁郁葱葱、森林氧吧的棋盘山国家森林公园让人沉醉,碧水、蓝天、到处生机勃勃,空气质量优良率多年保持100%,昆明市西山区成为当下“避霾游”的好去处。

    事实上,这里不仅拥有山水秀丽的禀赋,更有精心孕育的后天气质,在城市与生态和谐共融的发展理念下,昆明市西山区用6年的时间努力探寻生态样本之路,着力回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从入滇河道综合治理、湿地建设、水环境改善、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入手,从而形成绿色发展态势,为昆明营造碧水蓝天。“半城山水半城湖、半城春色半城梦”的山水园林新城区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

    一座城市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的一环。近年来,西山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去年7月,在第一批云南省生态文明县(市、区)公示的8个名单中,西山区以5项基本条件和22项建设指标的优秀考核,荣获第一批生态文明县(市、区)殊荣,这又对西山“国际化商务中心、山水园林新城区”的新定位作了最好诠释。

    而从下面的时间轴上,可以看出西山区在探寻上所做的成绩。

    “十二五”期间,是昆明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快滇池污染治理的重要时期,在滇池保护治理工作推进会上,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提出滇池是昆明的灵魂,要下大决心,花大工夫,坚决打赢滇池保护治理这场硬仗。

    2009年以来,西山区就围绕滇池(草海)保护治理与开发建设,立项审批总投资接近148.5亿元的26个项目。目前入滇河道截污、水环境综合整治、湿地公园建设、生态修复、滇池湖滨生态带建设、河滨公园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11年,作为西山区“升级”的第一个生态湿地,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于一体的高品质湿地公园——西华湿地对外开放,随后,西山区又陆续打造了白鱼口、海丰、西华等湿地,现已成为市民周末出游的好去处。

    2013年,西山区建成49个村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成环湖生态带2.1万亩;实施绿化造林3000多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0.24%。

    2014年,西山区已创成17个市级生态社区,1个云南省生态街道,2个国家级生态街道,37所昆明市绿色学校,12个省级绿色社区,24个昆明市级绿色社区,18所省级绿色学校、13个宁静小区。

    从2010年西山区已编制完成的《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规划方案》《高海路沿线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几个不同类别的规划中可以看出,为把西山建设成为山水园林城市,西山区构架起了以公共绿地为基础,以道路、河滨绿化为骨架,以城市公园、休憩广场为主体,以社区庭院绿化为补充的城市绿网体系建设。

    生态园林就是城市的历史、城市的活力、城市的财富,也是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的象征——这是西山区自上而下达成的理念。如今的西山区,上街走林荫道,出门逛小公园,处处见绿,美景尽享。

    同时,生态好推动产业兴,一直是西山区科学发展道路上的坚强理念。2011年,西山区投资3.35亿元在海口工业园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可处理垃圾1000吨,每年可发电1.6亿千瓦时,实现了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然而,这只是西山区绿色转型的一个缩影。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西山区优化升级重工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医药、物流等轻型产业,实现了从偏重到轻重协调的良好局面;在产业布局调整上,规划建设海口工业园区、长坡物流园区物流、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园区与泛亚金融产业中心园区,通过大力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吸引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在产品结构调整上,按照初级到精深的调整思路,不断促进资源型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高端下游产品、提升资源利用率和资源就地转化率,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赢。

    更值得注意的是西山区委、区政府通过创新手段,唤起了75万西山人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热情。

    在西山区,滇池湿地守护者陈国清坚守湿地7年,种下9000余棵绿树,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其中;近百人的“巾帼打捞队”,23年坚持打捞滇池中的垃圾与水藻;春苑社区“环保达人”张翠英,从身边小事做起,节水、节电、低碳出行,并带动了身边的一群人。

    不管是草木葱茏的街头巷尾,还是碧波荡漾的滇池草海,从创建生态文明城市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到创建文明城市……西山区从来没有停止过保护生态的脚步。生态文明理念也迅速走进千家万户,汇聚成一股强大合力,从行动和实践转化为一种文化和自觉,深植于这个城区的土壤,并向更美的未来汇聚。

    今天的西山,碧水、蓝天、绿色交织;产业、商圈、交相辉映,一个生态、文明、发展的西山正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昆明西山:让“高原明珠”滇池焕发新颜

    沿着环湖东路进入观音山湿地,草木葱郁宛如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游客络绎不绝。现在的西山,湖滨生态湿地一片连着一片,水草丰茂,水清、岸绿、景美,一派勃勃生机,这是西山区在滇池治理方面长期坚持不懈的成果。

    滇池,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有着“高原明珠”之称。

    随着工业发展及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滇池水质恶化,逐步丧失水源地的功能,成为国家“三河三湖”治理的重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滇池污染防治工作,连续3个“五年计划”把滇池列为国家“三河三湖”治理重点,并给予大力支持;与此同时,省、市、区各级政府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观察人士指出:“滇池治理,最大的问题在于治理速度跟不上污染速度。”治理之路十分不易。

    西山区滇池的湖岸线全长约68千米,草海12平方公里有10平方公里在西山区范围,辖区共有32条河道及支流(沟渠),总长约167.8千米。滇池能否重放异彩,西山区的治理至关重要。

    2013年新年伊始,昆明市委召开第28次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滇池治理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滇池治理作为全市头等大事、头号工程来抓,大干三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围绕“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人,治人先治官”的思路,西山区积极开展集镇和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入湖。截至目前,完成海口、碧鸡街道办事处23个村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完成庭院雨污分流设施建设249家,有效地杜绝环滇池污染源入湖。

    滇池湖滨带湿地是滇池污染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西山区将环湖生态带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作为加快滇池综合治理,改善滇池环湖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实施“四退三还”工程,环湖生态带建设已初具规模。

    2014年9月,西山区全面完成海口河水环境综合整治,这是西山区资金投入最大的滇池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经过综合整治的海口河将有效解决防洪、畅流、通达、截污、生态等问题,让流入滇池的水质更清、滇池周边环境更美,连久违的海菜花也重现滇池。 

    同时,为加大巩固河道整治成果,提升河道管护水平,西山区拟定了《滇池水面、湖滨生态带、出入湖河道及支流保洁、管护工作方案》,按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提出的划定重点、区分区域、明确标准,网格化、棋盘式,层层落实管理责任,上下联动,全面推进,使河道长效管护进入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如今,滇池湖滨生态湿地美景,已成为西山的又一张名片。

    截至目前,西山区已建成了富善、西华、海丰、红泥嘴等湿地环湖生态带21154亩。生态湿地美景的背后,则是滇池水质的改变。

    2013年7月,2012年度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情况集中考核成绩出炉。滇池以综合评分90分的高分,在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中名列榜首。考核组认为:滇池治理取得了明显进展并创造出鲜活经验,可为我国湖泊水污染防治提供借鉴。

    治理滇池并不容易,因为让湖泊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恢复都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滇池水一天天变清,让“高原明珠”滇池早日重放异彩,让母亲湖重新滋养环湖儿女的梦想正逐步成为现实。

    西山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西山区根据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等相关标准,积极开展公园绿地、小游园、道路绿化、街头绿地、河道绿化等各项绿化建设,逐步把西山区建设成森林式、园林式、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区。

    截至2014年底,西山区5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23.47%;实现工业增加值41.60亿元,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945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1.78%。

    如果说春城是昆明的名片,那么,蓝天、白云、阳光则是这张名片上最耀眼的标签。去年,全国多省市持续出现雾霾天气,但昆明依旧朗朗晴空、风和日丽。

    空气质量保证优良的背后离不开西山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早在四年前,西山区就完成取缔、销毁燃煤风炉、热水炉的工作,禁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确保了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百分百。

    同时,西山区不断加强新增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和审批工作,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对辖区内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执行了评价制度,对国家明令禁止、限制、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一律给予了否决。

    从城市到城郊,从城郊到乡村,西山区的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工作齐头并进、不留死角,在擦亮城市环境“名片”的同时,更为西山区城市发展积累下丰厚的“无形资产”。

    一幅生态美景已经在昆明的西大门展现。

778个无罪判决说明什么
反腐答卷获民意高度肯定
两高报告均反思呼格案
交通部长谈专车发展
探寻昆明市西山区的生态样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