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3月1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大学声

无手机课堂难治手机依赖症

中山大学 张意暄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3月16日   12 版)

    近期,若干高校相继开展“无手机课堂”活动,但对于患上“手机依赖症”的95后大学生而言,手机早已成为生活必需品,更有学生表示:“没有手机的生活是不正常的。”

    在大学课堂上,“低头族”早已成为“主流人群”——拍照代替记笔记,上课刷朋友圈,甚至有同学竟然不经老师允许直接走出教室接电话。更有甚者,还会摆出“新闻发言人”的架势,在朋友圈同步“点评”老师的上课内容,却为自己不记笔记找出诸如此类的借口——“老师讲课速度太快了,只能用手机拍下来”。

    “无手机课堂”是不少高校眼下关于课堂的理想模式,但因其存在强制色彩,难免引发老师和学生的热议。持肯定态度的同学认为:“刚开始确实难受,就好像身体少了个零件,但慢慢也就习惯了。”

    而反对派则认为他们一边听老师授课,一边上网查资料,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但手机被没收后,课堂上提到的相关内容不能在第一时间查阅更多资料细节,不明白的地方也就没办法立即求证。

    甚至还有同学提出,万一家人有急事联系不上,也会很着急。

    强制性的做法在课堂纪律方面看似收到效果,抬头听课的同学有所增加,老师讲课的兴致也提高了不少。但“手上无手机、心中想手机”还是让不少老师犯了难。“手机是被收走了,但是治标不治本,手机的替代品太多了。”潍坊大学学生李易辉对此深有感触,所谓学校有政策,学生有对策,“抬起的头”还是会因为其他问题低下来,据说有学生就已经开始使用两部手机——一部被没收后,另一部上课偷着用。

    相比于中学,大学课堂不再是固定的教室和满满的课程,在学生有更多自主安排时间的同时,也将学习更多地引入日常生活中。而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甚至社交也是自己大学生活很重要的部分。

    在移动互联网席卷全球的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人们连接世界的窗口,强制没收手机,无疑是人为切断了同学们与广阔世界的联系,利弊兼有。

    事实上,无手机课堂的初衷是端正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但面对当下手机不可或缺的现实,过度干预和设限,有时反倒会“适得其反”。如果“一刀切”,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而手机和课堂也并非“水火不容”的两个对立面。我们需要的不是“粗暴”限制,而应设置一个合理的使用范畴,在引导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管理。

    没有人敢说无手机课堂一定高效率,而大学生“低头族”给课堂带来的困局也确实存在。也许,不妨将无手机活动视作一种倒逼,如何提高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如何让学生的目光主动从手机转向老师的授课内容,也许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和反思。

大学生论文代写乱象揭秘
九成大学生买到过假货
“厦大何以琛”不因走红网络改初心
无手机课堂难治手机依赖症
女生节玩新花样“拍卖男生”
大学开学快递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