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痴迷环保多年,至今仍在投身环保的基层女团干的所作所为,应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没有动用什么巨额资金,巨琼瑛用自己的一腔热情,用了在她眼中最管用的“团组织的动员力”,在偏僻的山野干成了很多改变乡村面貌的大事。这再次雄辩地证明,干好基层共青团工作,经费的多与寡,不是主要矛盾,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对青少年实现有效的思想引领,是共青团工作的本质职能。如何在基层看上去琐碎的工作中牢记并切入这一不能回避的历史命题,这个在一些人看来似乎“很大”、“很漂”,因而时常健忘的问题究竟如何解决?巨琼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出了一个经典的答案——那就是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从一个看上去很小、却很有意义的切口切入,搭建一个看得见、具体的工作平台,坚持深入去做,持之以恒,积跬步,以至千里。持之以恒的动力何在?是那股子责任感、是没有功利的豁达、是要干就干成的追求、是在山窝里一待就是20天的“痴迷劲儿”。
困扰基层共青团工作的一个大问题是一些团干抱怨自己的工作因为“不处在经济建设的中心”,得不到地方党政领导的肯定和重视,因而每每“顾影自怜”。巨琼瑛用她十几年埋头苦干将自身工作与环保结合的经历,给我们展示了她是如何“得道多助”的。不仅县委领导、同事和乡亲们支持,连家里的孩子和丈夫也都成为她最靠谱的“同盟”。最终的回报令人欣喜,但值得琢磨的是回报不是天下掉下的馅饼,那都是对一个不修边幅、不看重物质享受的朴实女团干多年心血的敬佩和肯定……
希望这样的“另类”基层团干多些再多些。
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