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运行1年,湖北省6条政府还贷高速公路在通行收入增长8.9亿元的同时,降低运行费2.3亿元。”近日,从湖北省交通厅传出消息,武汉科大黎精明教授团队研发的“湖北省高速公路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给省政府带来“红利”。
湖北省有6条政府还贷高速公路,1年的运行费在12亿~15亿元。降低运行费,意味着减轻政府还贷压力和债务风险。打比方说,原来收10元通行费,3元用于运行开支,7元用于还贷。用“新算法”后,两元用于运行开支,8元用于还贷。
据了解,原来做预算,都是以上年预算为基准进行浮动而来,“水分”大。而且每个管理处需要2~4人花一周时间计算。上报后,交通厅“压价”,管理处“还价”,“讨价还价”来回折腾几个月才能最终确定。令省级主管部门不胜其烦的是,各高速公路管理处每年以各种理由要求加码。
每年预算费时费力,运行成本年年攀升。为了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2013年6月,湖北省交通厅决定率先在全国启动高速公路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研究,武汉科大黎精明教授团队成功竞标,获项目经费18万元。
打开电脑,黎精明向记者介绍“新算法”:包括日常支出和专项支出两大类,分为136个科目,根据6条高速公路的实际运行情况设计了精确算法。“各高速公路管理处进入电脑系统,按照项目输入500多个数据,系统自动算出年预算经费。一个人半天就可以完成预算”。
6条高速公路具体情况各异,要设计能够适用所有高速公路预算的标准体系,既要采集尽可能完整的相关数据,又要实地核查支出项目和实际支出,再设计整套标准体系和计算方法。“不能漏一个项目,必须掌握真实支出情况,才能确保体系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黎精明解释道。
课题组有师生12人,分头到湖北省交通厅拷贝数据,到6个高速公路管理处调研,深入一条条高速公路实地核查。
他们走进隧道,核查用电支出。在翠竹岭隧道,课题组的胡越,沿着狭窄的应急通道,一天走了4个来回近6公里,记录应急灯的数量、风机的数量和开关频率等2160个数据。身材娇小的她,时不时变身“女汉子”,爬上七八米高的梯子,查看应急灯的功率。
挤出的水分还真不少,扎实的研究为聘用人员数量、绿化维护、机电经费的使用等找到了真实的依据,“比如原来报预算有6台风机运行,实际勘查只要两台就够用”。
只有3个月就要试运行,课题组的师生都“蛮拼的”。一天中午,教师刘丽霞因病打点滴,预约下午赴汉十高速公路管理处调研。点滴没打完,她拔掉针头,顾不上护士的“指责”准点到达,工作到晚上7点多,又带病连续工作3天,完成2013年的模拟预算,每天睡觉不足5小时。
相比艰辛、庞大的数据采集和核实,模拟计算是更大的挑战。“海量”的数据输入后,要进行多次演算和调整。师生分成6个组,每个组负责1条高速公路的模拟计算。每进行一次模拟计算,要输入上万个数据,再进行136个项目的逐一演算。两天完成一次模拟演算,然后比较6个组的结果,对整个系统进行修改。
“白天看一天的数字,眼睛胀得流眼泪;晚上做梦,脑海里全是公式。”黎精明皱着眉头说。炎热的暑假,他们一共做了30多次,用了两个月建立了适应所有高速公路的预算体系。
然而,真正的“大考”才来到。黎精明教授团队带着“成果”忐忑不安地走进省交通厅会议室,来自6条高速公路管理处的十多个人正襟危坐,每个人面前都摆放着笔记本电脑和计算器。
黎精明先汇报,话音刚落,质疑声“狂轰乱炸”。
“我们这条高速公路海拔高,维护成本比其他的高,给的系数偏低。”
“这个数据,大大低于我们去年报的,依据在哪儿?”
虽然他们有心理准备,“毕竟触及切身利益,对方难免‘认真’”。那天的会商,从下午两点一直延续到晚上8点,除了喝水和上厕所,他们都在回答、解释、当面演算、记录问题。
走出会议室,望着夜空,肚子咕咕地叫,他们才意识到,晚饭还没吃。这样的会商进行了7次,他们前后对预算体系进行了11次调整修订。
目前,“新算法”已试运行1年,汉十高速公路管理处财务科孙科长说:“该给的钱,得到合理保障。”湖北省交通厅财务处副处长桂永胜评价:“解决了高速公路预算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率问题,精确的管理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一切照章办事,以后再也没有扯皮拉筋的事了。”
本报武汉4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