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自己”
因为一则“近14年来未出过省状元”的新闻,黄冈中学再次走入公众视野,这个曾被不少教育人士誉为“神话”的学校,如今面临着走下“神坛”的命运。
根据报道,自1999年以来,黄冈中学再没有产生过湖北省高考状元,其昔日里光彩夺目的国际奥赛奖牌光环已逐渐褪去,曾风靡全国的黄冈中学试卷也再难走出鄂东大别山区。至于其被诸多兄弟院校所尊称的“武林盟主”地位,更是早已被省城中学的后起之秀取而代之。
说这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自然是一种调侃,把原因归结为高考改革、实施新课标、奥赛与高考脱钩、高考分省命题等政策的相继出台,以至于“留不住优质生源”、“优质师资力量被挖走”,倒也无可厚非。只是,这些分析似乎都只停留在“术”的层面,没有回归到教育原点,从“道”出发看看,究竟是什么让这所名校“沦落”至此。
遗憾的是,包括黄冈中学在内的很多“没落贵族”,还没有找到自己。他们仍是将眼光放到和他校抢生源、师资上面,以为抢到了生源就包打天下。于是,酿成了一场场类似攻城略地式的抢资源当霸主的战争,先是一所县高级中学,吃掉了一所普通中学,接着是,拥有更大蚕食能力的黄冈中学,吃掉了这所县高级中学,到后来,黄冈中学又面临着被吃掉的结局,如此反复下去,难以看到尽头。
但他们却很少谈及曾经的封闭式管理、高强度训练来实现高升学率的教育手段,对学生的未来究竟是何影响;以及,那些尽管能得到教育管理部门首肯的“学生苦读、老师苦教、家长苦帮”的做法,是否真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等等。这些才是他们在黯然神伤时最需要“痛定思痛”的问题。
当然,黄冈中学只是前车之鉴,我们如今热捧的超级中学仍有不少,他们要不要“找自己”呢?这就由中学校长们来回答吧,但千万别应了古人那句话,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要自主”
中国的大学不像中学那样,常面临着找不着北的尴尬局面,因为,中学的改革指挥棒,很多时候就掌控在他们这一端。但大学却面临着另一个严峻的问题——自主权小。
自从有了高校章程,有人说这一局面有可能会改变,上周,就有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在内的15所高校,公布了自己的章程核准书,加上此前由教育部分批公布的47所高校章程,自此,已经有62所高校陆续拥有了自己的大学“宪法”。
有的章程内容很让人兴奋,比如北科大的章程提到,“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国家政策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订招生方案,自主调节学科专业招生比例”。而西安电子科大的章程则称“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定学位授予标准”。如果不了解其中详情,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高校自主办学的春天要来了。
然而,这才只是跨出了很小一步,正如一位教育学者所言,对于整个大学制度建设而言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毕竟,一份章程,所能指导的仅仅是一所学校,而对这所学校而言,其顶头上司教育管理部门的红头文件,以及整个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其功力还是在这份所谓的“大学宪法”之上。
说到底,如果“上面”不放权,高校自己再怎么修“章程”,也只是自娱自乐,所谓“大学宪法”也难免落空。
除非,这种章程被认定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而这,则需要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整个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