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委近日下发文件,出台从严管理干部20条具体措施。其中,“严格规范干部社会交往、生活交往,不允许利用同乡会、同学会、同事会、战友会等搞相互提携、互通款曲,严肃查处干部传谣、造谣行为”等条款,把管理延伸到社交圈、生活圈,加强对干部8小时之外的监督。(《人民日报》4月13日)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落马官员自曝,其失足落马多与日常的各种圈子有关联。比如,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其九成受贿赃款来自3名朋友,他在法庭最后陈述时表示:“回过头来看,我的主要问题发生在一个20多年的朋友圈。”而贵州省委原常委、遵义市委原书记廖少华也未能跳出这样的“腐败俗套”,即便到了法庭上,他依旧自称是被身边“朋友”拉下了水。
其实,官员落马本质上仍在于个人底线的失守与价值观的扭曲,先有官员在对待权力、金钱等问题上的摇摆不定,然后才会在“朋友”、“同乡”、“下属”、“战友”等人际关系的侵入下,屡次实现权钱交易、利益输送。
将个人贪腐归咎于各种社交圈、生活圈,尽管未必全是卸责,至少也是在部分推脱个体的责任,并不足取。贪腐就是贪腐,落马官员首先应该检视的,是自己为什么会丧失警觉,一头扎进以权换钱的泥淖而不能自拔?
江苏省此番严管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将管理触角延伸到官员的8小时以外,不是对官员私生活的粗暴干预,更不是不允许官员有正常的人际交往,而是一种“为官有所不为”的善意提醒与警示。
这种措施能不能真正起效,关键点其实并不在于让官员远离同乡会、同学会、同事会、战友会等场合,而在于官员自身能不能禁得住利益诱惑,能否管得住自己手中的权力。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负能量,也不是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必然通向腐败,只要官员分清公域与私域,边界清晰,人际关系就可能是积极和健康的,甚至还有可能有助于其调查研究、接触实际。
另一方面,除了禁止官员与“朋友”相互提携、互通款曲之外,还应该辅以严格的制度,以避免决策于私门、私人。这就要求尽快完善对权力的监督与约束,在选人用人制度、经济运行制度等方面,明确相关程序,扩大信息公开,畅通监督举报的渠道,务求公开透明,只有这样方才可能减少个别官员私下干预的可能。
说到底,权力本身往往有着“任性”的冲动,即便不是为了贪腐,也会产生某种脱离约束的力量。惟有多画一些“圈儿”,多一些眼睛盯着,做到权责相当,方才有可能驯服桀骜不驯的权力。
胡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