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4月1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高校团组织如何玩转新媒体

实习生 章正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4月14日   07 版)

    在西南政法大学,由校团委主办的“西政新青年”微信推送平台,每天向学生推送社会实践活动、讲座信息和生活小贴士等实时信息很受欢迎。

    相关调查表明,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开通微博6万多个共青团微博,全国(除港澳台外)31个省级共青团在新浪政务微博平台实现大“团”聚。目前,团重庆市委依托“重庆共青团——学载青春梦”微信平台,构建团市委——学校——学院——基层团支部的四级微信矩阵平台。

    不做“掉粉”的新媒体

    在2014年重庆邮电大学招生和迎新专项工作中,学校团委转变思路,通过开发新媒体平台为新生送上不一样的开学“礼物”。

    校团委书记邓安平说:“其实,我们做新媒体,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被‘倒逼’而成的。原本重庆邮电大学的BBS论坛是全国的十佳网络论坛,原来每天上万人的关注量,现在也就是原来的十分之一左右,‘掉粉’现象严重,所以我们就把目光放到了新媒体上面。”

    有研究人士注意到,从QQ群到微信群,从百度贴吧到豆瓣小组,从微博到微信,青年使用的新媒体不断“更新”,共青团组织势必要熟练运用新媒体来服务青年。

    然而,新变化也带来了新问题。可以看到,一些团组织建起了官方微博和微信公共账号之后,虽然在短时间内吸引了不少青年的关注,但缺少原创内容,单纯地从网上扒一些素材“复制粘贴”,创新不足,与其他新媒体差异化不明显。甚至有的更新不及时而成为“僵尸号”,不仅失掉了人气,“掉粉”也非常严重。

    在建立之初,“西政新青年”的定位即与校团委官网实现差异化管理。微信本身具有天然的优势:在移动终端上,支持文字、语音以及混合文本编辑信息发送。尤其是语音和视频功能,可以拉近和用户的距离,使宣传方式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在公告微信平台上,可以与订阅人之间即时互动,解答青年用户关于团委工作的疑惑、提供“最新鲜”的校园资讯等,具有互动营销的特点。

    “平台除了提供与团组织有关的信息之外,我们并没有简单地‘复制——粘贴’其他微信的内容,而是推送校内新闻,这样也会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微信运营成员、西南政法大学大三学生谭粤云说,“微信至少一周三次推送各类的学生活动信息,能有效地减少各类学生活动‘撞车’现象,微信粉丝数量也稳定地增长。”

    打造属于青年人的“朋友圈”

    去年9月30日是我国第一个烈士纪念日。对这一天,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大四女孩徐星煜印象深刻。她看到同学在朋友圈中分享“重庆共青团——学载青春梦”微信平台开展的为烈士敬献花圈的活动,立即参与,并把链接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参与活动。据统计,共有27万余名青年学生参与这一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如何让团组织玩转新媒体,并不是一些重点院校的“专利”。坐落于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三峡学院是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目前已经开通340个团支部、16个团总支微博,把青年工作由线上延伸到线下。

    对于高校而言,团属新媒体仅作为信息发布平台还远远不够。重庆邮电大学利用专业优势,打造“重邮小帮手”微信平台,就是以“校园微社区”的概念进行建设,为学生提供“私人定制”的信息服务。

    “通过微信晒课表,我就可以看自己打败了多少同学,看自己的课程量排名第几,这太好玩了。”周钰祥是重庆邮电大学本科生,每天看微信已成为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与其他高校团组织新媒体不同,微信平台打通了学校数据库的“任督二脉”。比如,学生只要注册成功,就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查询成绩、课程表。更为实用的是,该平台还整合学校的讲座资源,向同学们发布科研和讲座信息。微信还为同学们提供图书馆书籍信息、校园一卡通充值和消费信息查询等服务,着实方便同学们的生活。

    “为了让新同学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活,学校团委开设了‘大声HI’微论坛,还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新生笑脸征集活动’和‘我的大学梦、我的重邮缘微话题活动’”。袁列诚是重庆邮电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大三学生,也是开发该微信的团队成员之一。“我们经常在同学中做调查,根据反馈结果,开发了新媒体的社交功能,如‘雨红莲’微社区平台、‘在重邮’微论坛平台、‘原创重邮’才艺展示平台、‘重邮电台’微广播语言平台等,满足同学们的不同需求。”

    “微信平台的社交属性在校园辩论大赛中派上了用场,我们让大众评委微信投票。在短短10分钟内,观众就投了35309票。”邓安平说,运用这一途径,共青团组织不仅创新运营模式,更重要的是让团属新媒体成为年轻人的“朋友圈”。“有了一定用户量的积累,我们就可以挖掘微信平台的育人功能,对年轻人讲属于共青团自己的故事”。

    “官微”也不能一味“赶时髦”

    四川美术学院推出“亮点”活动,在官方微博展出《中国梦·川美梦·我的梦——纪念建国65周年招贴优秀作品集》,展出了学生们动手设计的大量的原创作品,广受好评。“官微”唱出了“主旋律”。

    “我并不赞成团属新媒体为了追求时髦,而与其他的新媒体同质化。”团重庆市委学校部部长张珂说,“虽然团属新媒体目前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吸粉’,但这个问题并不是一时半会儿靠哗众取宠就可以解决的。关键在于提供给青年喜闻乐见的内容,如是才能让新媒体‘粘贴’住青年。”

    其实,作为团属新媒体的重要职责,就是要做好当下青年多元化需求的供给工作,需求可以决定团属新媒体供给,但供给也可以对青年进行引导。

    既能吸引青年,又能引导青年,并非没有可能,关键是发挥团组织的力量,让更多的年轻人来“代言”。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辅导员张圯姣,从2010年4月至今通过个人微博发表了283篇日志,331条说说,内容从学校改制、转型到学院专业建设、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情商培养、就业信息到毕业生发展的最新动态,十分丰富,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身边的年轻人,不少已毕业的学生依然关注老师的微博动态。

    不过,重庆邮电大学软件学院数字媒体教研室主任熊仕勇认为,团属新媒体要增加魅力和影响力,要在与青年互动中不断改善用户体验,积累参与的积极性。他最近尝试为学校团组织提供“傻瓜式”的数据软件支持,把高校中不同部门的数据整合起来,给青年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平台。

    要想把新媒体做得有亮点,“重庆共青团——学载青春梦”微信平台也在尝试整合资源。目前,该平台90%的内容都是原创,评论、摄影、专栏等多个栏目面向大学生征稿,从今年4月开始运营,不到半年时间,粉丝的关注量已经超过了两万人。

    不过,在较高的人气面前,张珂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新媒体也不是万能的”。他主张,共青团引导青年方面,要继续重视传统的引导方式。要坚持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通过新媒体更好地展现让共青团,同时运用传统的方式虚功实做。在网络时代,才能夯实共青团工作基础。

    团重庆市委副书记叶力娜认为,新媒体是新时期学校共青团吸引和凝聚广大青年的重要工作载体。学校共青团要坚持把新媒体作为自身工作新的增长点,新媒体工作既要满足时代、青年的需求,又要基于自身优势,开展特色工作;既需要技术革新不断摸索更新的媒体,也需要人文关怀始终把握新媒体的发展动向,从而更好地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

实习生 章正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4月14日 07 版

席小华:我为什么开始研究“少年牢霸”
社工为啥职业认同感不高
高校团组织如何玩转新媒体
三人行:校园里“拼”出来的行业第一
团云南安宁市委选拔优秀学生到党政部门锻炼实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