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4月1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把某些重要的起点截屏

韩晓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4月14日   12 版)

    晒早餐,大概是每日朋友圈里最早开始的主题活动。

    每天6点到9点之间,或简或繁的早餐带着热气新鲜出“图”,正好发布在上班族的通勤路上,或是亮相于你在办公桌前坐定、开始享用自己那份早餐的时间。翻着朋友圈,看着张三的油饼豆汁李四的汉堡包薯条,你大概也会响应群众的召唤,拿起手机拍下自己眼前的食物,一起凑个热闹。

    绝大多数早餐是带着故事亮相的。

    李小忙在券商工作,时不常晒一张丰盛的西式早餐图,咖啡杯压着厚重的卷宗。照片顶上写着“奋斗吧新的一天”,底下带着某豪华酒店的地址定位。券商的新项目多在远离市中心的高新区,李小忙没有社交又缺少休息,早餐时间是他在朋友圈里刷存在感的机会,之后便埋头工作不见了踪影。

    王小瘦求学在美国,上课啊打工啊每天起早贪黑的。半年顾不上吃早餐,结果得了胃病。为了敦促自己持续改变,王小瘦开始了一个“健康早餐计划”,每天自己做好中式早餐,挂面或清粥小菜,按时在朋友圈报到,并附烹饪方法,总能收获点赞无数。

    黄小成创业在北京,他算不上早餐晒图的死忠粉。五年前的毕业季,他发布了自己在学校食堂的最后一顿早餐,宣告了学生时代的终结。三年前某个跑业务的早晨,他上传了路边买到的鸡蛋灌饼,抱怨北京的物价,交通水泄不通。前些天准备招股书,他晒出了办公室通宵过后的商务早茶,这次,桌边有了热闹的同伴。黄小成的早餐照零零落落,湮没在朋友圈的喧哗里。这些照片的存在只有他自己记得:早餐的变化谱就是他成长的曲线图。

    朋友圈是一个围观者的世界,晒图发文的仪式里,早餐本身永远不是焦点。李小忙们的早餐相册是和朋友圈保持联通的窗口,长期缺席聚会的他用这种方式参与社交,图片里的光鲜是自我暗示也是自我塑造。王小瘦们有计划的晒图形成了朋友圈里有规律的期待。黄小成们的偶尔冒泡暗藏着阶段性成长的色彩。早餐是一天的起点,把人生中某些重要的“起点”截屏,意义鲜明而回味无穷。

    晒早餐的背后其实是晒姿态,是当事人和围观者的隐形沟通。一杯咖啡一份报纸,给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晒一种从容的心境。一份自制的糕点或是意面,给排队打豆浆买油条的同事晒一份DIY的情调。哪怕只是一碗泡面的早餐,也有晒的价值:给同事和老板晒一股勤奋忘我的冲劲。本是日常所需,却又各有不同,早餐吃什么和怎么吃,便打上了鲜明的个人烙印。

    不过,晒出来的早餐也不一定是常态。无论什么样的食物和场景,天天如此也就没有了记录和曝光的心情。拿出来晒的,往往不是日常的人生,而是向往的状态,就好比李小忙的忙里偷闲,王小瘦的持之以恒,黄小成的事业起步拾阶而上。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吉尔伯特就曾提醒朋友圈里的旁观者:与其说社交网络透露了博主的真实状况,不如说它折射出博主心目中粉丝们的价值取向。

    早餐照和任何一张朋友圈里的照片一样,往往不是写实主义,而是泛着理想色彩,迎合着社交圈的期待,装饰着当事人的自我。正如摄影大师理查德·艾维顿的论断:当情绪或者事实定格为照片,它便不再是事实,而只是观点。所有的照片都很精确,却没有一张是真相。

    晒早餐之于当事人,则是匆忙人生的一分存在感,热爱生活的一种高姿态,或是艰苦奋斗中的一点小确幸。无论缘由如何,朋友圈里的早餐风光总是有益无害。围观者凑个热闹,却也不必照单全收。

韩晓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4月14日 12 版

为什么我们爱晒早餐
就是一个食物视觉派又如何
被改变的不仅是家人
晒早餐的人通常比晒晚餐的人更可爱
没有人会与美食为敌
把某些重要的起点截屏
我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