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团组织开展的大型活动,需要“拉”来1万名参与者,对领到任务的各级团干部来说,曾经是“压力山大”。
前不久,团合肥市委牵头开展的“万人毅行”活动,却有底气向参与者提要求——必须熟悉电脑、智能手机的操作,而且手快会“抢”,速度不亚于“抢红包”,否则就只有羡慕别人的份儿。
更让人觉得夸张的是,3月3日“万人毅行”新闻发布会现场,主办方刚刚宣布网上报名通道开通,30分钟不到,1万个指标就在网上被“一抢而空”。
这仅仅是火爆的开始。4月11日活动当天,现场来了3万人,两万是“编外人员”。
“基于职场青年普遍缺乏户外锻炼的现实,我们策划一场‘说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徒步旅行。”据团合肥市委宣传部长蒋娜介绍,2014年10月,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团合肥市委等部门组织发起了全程21.2公里的首届环巢湖毅行大会。
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而且无须专业特长,参与门槛低,适合呼朋引伴、携家带口共同参与,所以在青年朋友圈中“一炮打响”。
不过,21.2公里的里程,还是让很多运动“达人”感到“意犹未尽”。为此,今年的毅行活动,应广大青年的热切要求,团合肥市委决定把21.2公里的路线升级为33公里,与此同时,规模从6500人增至1万人。
对仅有20多个工作人员的团市委机关来说,如何招募来1万名参与者?
“传统的工作方式下,举办大型活动往往通过层级化体制进行组织化动员,参与者处于被动地位,活动既无法吸引青年,也容易滋生形式主义。”团合肥市委书记吴娅娟说,团市委转变了工作思路,发挥互联网的平台优势,掀起全民健身的舆论热潮。
在合肥青少年新媒体中心的指导下,设在合肥万家热线网站的“青春万家”新媒体工作室承担了本次活动的媒体宣传工作。活动专题上线一个月内就得到了5万多网友的点赞支持,专题页面点击量已达到150万,“2015环巢湖毅行”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307万。
正是经过网络传播的充分“预热”,最终呈现出1万个名额被抢报一空的盛况。其中,合肥本地市民占42%,省内其他城市占40%,江苏、湖北等地的网友也赶来“捧场”。
“来的都是客”,如此众多的参与者,长达10个小时的活动,如何搞好后勤保障?团合肥市委主动创新,从活动策划到执行全过程实施市场化运作,依托一家有经验的企业为承办单位,动员23家爱心企业赞助了近300万元的公益基金,招募了250多名专业志愿者,为“毅行者”在服装、食物、医疗、保险等环节提供全免费的服务保障。
团合肥市委牵头的这次活动得到了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合肥市领导亲自统筹,公安、卫生、城管等部门通力配合,全力保障。4月11日当天,包括警察在内的1500多名工作人员分布在起点、终点及沿途12个补给站,为参与者提供全面服务。
为了使青年真正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团合肥市委力求把毅行大会办成“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的活动。“本次环巢湖毅行的路线是网友选出来的,活动口号是网友喊出来的,很多点子也是网友想出来的。”吴娅娟总结道,“这是青年自己的活动,大家自然充满了热情。”
正是出于这种热情,“我为毅行出点子”微博话题点击量突破了30万,而“毅行体验团”的报名引发了上千名网友的“争夺”,毅行大会面向社会征集毅行代言人活动共吸引344人前来报名。
为了提前“探路”,3月7日,30名由在校学生、公司高管等各界青年组成的“毅行体验团”率先踏上了征程。他们走完全程,并对沿途补给站点、物资、服务等进行评估,为主办方提供反馈报告,以便更好地完善服务保障。
文明、环保主题贯穿毅行活动的全过程。今年年初,合肥刚刚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文明毅行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为此,团合肥市委在网上发布了一条名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新媒体产品,提醒参与者及市民低碳出行,注意安全。
“从涵育个人素养出发,推动一座城市的文明。”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如是说。显然,“人人都是毅行者,人人都是志愿者”的呼吁得到市民广泛响应。提前领取物资时,现场秩序井然。活动当天,超过85%的参与者都选择乘坐公交抵达现场。更让人感到“震撼”的是,33公里的路程中,参与者随身携带环保袋,随手捡起面前的垃圾,真正实现了“只留一行足迹,不留一片垃圾”的庄严承诺。
4月11日晚7时,“大湖名城 青春毅行”2015环巢湖金色踏春毅行大会圆满落幕。结束的是旅程,留下的是文明。
“这是共青团工作转型的一次有益尝试,贴近青年,满足青年最迫切的需求,才能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在吴娅娟看来,本次活动通过“社会化动员、市场化运作、全媒体推进、全过程服务”的工作模式,实现了“党政支持、部门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参与、市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