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5月0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揭晓

(敬老爱亲好青年20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5月05日   08 版)

    丁赟:嫁给他,今生不后悔

    丁赟,女,汉族,1982年11月出生,解放军62217部队25分队班长邱宏涛妻子。2006年,她和邱宏涛偷偷在格尔木登记结婚,由于家人的反对,他们至今都没有举办婚礼,也没有拍婚纱照。登记那天,他们花100多块钱吃了个火锅,邱宏涛花286块钱给她买了一件打折衣服。回浙江后,丁赟毅然辞去了中石油的会计工作,并踏上西去的列车到陕西照顾公婆,当起了“山里媳妇”。在那里,为了让丈夫在部队安心工作,她一个人去医院产检、做手术,在邱宏涛的弟弟病故的时候,一个人承担起所有的家务和农活儿,养鸡,种田,带小孩,开导二老。经常有人问她,一个大学生,放弃优越的生活,甘心成为一个山里媳妇,守望着远在天边的丈夫,独自撑起一个家,值得吗?她的回答是,“我只是一名平凡的军人妻子,他是我的选择,我理解,我愿意,没有什么值得不值得!”

    余美芳:演绎敬老爱心大接力

    余美芳,女,汉族,1982年1月出生,江苏省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模具系辅导员。多年来,她的家庭先后无偿赡养了5位无血缘关系的老人(目前还有3位老人)。因为婆婆已经过世,家中现在只有她一个女人,她挑起了照顾3位老人的担子。她任劳任怨,从来不发半句牢骚。余美芳的家庭是不平常的:自1978年起,她的公公先后无偿赡养了5位无血缘关系的老人。2007年她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员起,余美芳夫妇就从父亲的手里接过了赡养3位老人的接力棒。繁重的家务以及照顾老人的负担基本都落到余美芳一个人肩上。3位老人年事已高,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身体很不好,目前还有老人卧病在床,经常大小便失禁。加上老人们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所以吃、穿、住、用、行和医疗方面的费用都由余美芳夫妇承担。

    王东:好电工赡养非亲孤寡老人15年

    王东,男,汉族,1975年2月出生,国家电网山东曹县供电公司郊区供电所配电二班班长。王东家里赡养了一位无亲无故的老人名叫陈凤兰,15年间如亲人一般,他的事迹感动着周边所有人。1999年冬天的某个周末,刚刚结婚的王东和妻子到安蔡楼镇常寨村岳父家走亲戚,王东注意到墙边树下一个老人独自默不出声,心中产生疑惑,从街坊邻居口中得知,老人名叫陈凤兰,是个孤寡老人,生活非常困难。王东当时的想法非常单纯,就是想把老人接到县城去住两天。和妻子商量后,妻子也欣然同意。和老人生活时间一长,渐渐产生了亲人一样的情感,便一直没有再提回去的事情,这一住就是15年。老人从未离开过王东家,除了外出学习,王东也从未在外留宿。王东算了算,因为妻子外出工作过几年,他和老人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比妻子还长。

    林敏:无论顺境逆境一样关爱家人

    林敏,女,汉族,1976年12月出生,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汤沟医院护理部主任。2003年荣获“安徽省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荣获“枞阳县十佳白衣战士”称号,2011年荣获“枞阳县首届道德模范”称号。1997年7月从黄山卫校毕业时,她积极响应“毕业生回归基层服务”国家分配政策的号召,放弃了去省市医院工作和发展的机会,回到枞阳县汤沟镇工作。2010年10月,她体检被查出肿瘤。默默地咽下泪水,以坚强的意志挺过来了。2011年4月,她父亲被查出胃癌,需要住院手术。她不顾家人的劝阻,拖着单薄仍需要休养的身体,坚持现场陪护父亲手术,又负责术后化疗的饮食调理和心情疏导。2014年3月,她又被体检出肿瘤复发。沉默之后,她想到了最坏的结果,尽她所能,默默地作了一些安排。

    段德荣:爱老、敬老、助老的好榜样

    段德荣,男,汉族,1970年12月出生,云南省楚雄州人民检察院预防处干警。从1997年春节至2000年7月,段德荣陪伴父亲辗转于楚雄162医院、楚雄州克山病医院、楚雄州医院、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祸不单行。1999年年初,与父亲离婚多年,在迪庆与妹妹共同生活的母亲患上精神病,严重到了自杀的程度。他到500公里外,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住院治疗。此外,段德荣一方面工作中兢兢业业办理案件,连年立功受奖,受到肯定,一方面积极参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2010年,受向汶川大地震灾区难民献血爱心义举的感召,段德荣开始每年无偿献血。在各类慈善公益项目中,段德荣累计捐赠善款达两万余元。2014年9月28日,在首届“楚雄州十大孝星”颁奖晚会上,段德荣获得“楚雄州十大孝星”荣誉称号。

    泽仁拉拥:为了爱情,成为调藏工作第一人

    泽仁拉拥,女,藏族,1979年4月出生,中国人民银行山南地区中心支行宣传群工部副部长。为了爱情,她成为调藏工作的第一人,25岁,从美丽的天府之国人民银行调到了西藏山南工作,书写了一曲为爱情奋不顾身的奉献之歌;十几年来,为了丈夫、为了女儿、为了老人,她甘愿付出自己的全部,无怨无悔;同时作为一名人民银行的干部,为了人民银行的事业,她默默奉献着自己的辛勤与汗水。先后获得了中支2007年度先进工作者、2008年度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及年度考核优秀、2007~2009年度成都分行文明家庭、2010~2012年度成都分行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并于2008年年底通过优异的竞聘成绩被中支党委提任为国库科副科长。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的她,总是将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事情。就是因为这样,35岁的她被同事邻里亲切地称为“老大妈”。

    余文婷:青春助孤 孝老爱亲

    余文婷,女,汉族,1988年10月出生,国家电网福建光泽县供电有限公司营销部、高级管理师兼综合室班长。2013年的一个机缘巧合,她在一次单位组织的团委慰问活动中,无意中结识了困难户姜水龙老人一家,逢周末她就到老爷爷家里做卫生、搬床板、擦家具、晒被褥等。平日的她,一到换季,就热衷于收集同事朋友们觉得过时的衣服,到邮局一箱箱寄给广西、甘肃、四川等贫困山区的人家;鲁甸受灾,她也自费寄了些药品、食物等物资,虽然这些在别人眼里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她总期盼自己的心意能够帮助到那些有需要的人。

    陈乐乐:美德少年的“快乐”蜕变

    陈乐乐,女,1992年6月出生,山东青岛公交集团106路线乘务员。她曾经是2011年度的青岛市十佳美德少年,如今,已是一名合格的公交乘务员。为了给广大乘客提供更加方便、快捷、舒适的乘车环境。乐乐自制了便民服务袋,里面装有针线包、风油精、地图、创可贴等物品,以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因为住在山里,106路线的很多居民,为了买点针头线脑类的小物品,都要大老远地跑到李村来,既费时又费力。于是,乐乐主动为他们当起了义务“邮差”。在乐乐工作的车厢里有一本厚厚的记事本,上面记录着沿线乘客的电话和他们需要捎带的物品,来来往往之间陈乐乐和沿线乘客也有了密切联系,增进了感情。

    蔡玉娇:千里务工为家用,思乡念父归报恩

    蔡玉娇,女,汉族,1993年11月出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二师五一农场务工青年。她2009年初中毕业后,有过两年外出打工的经历,2011年至今,一直在家照顾近乎瘫痪的父亲。日复一日,不论是每天的端汤送水、洗脸洗脚,还是每周一次的洗头洗澡、擦身换衣等,她都从未落下过一次,也从未说过一句怨言。蔡玉娇的孝行源于她对父亲恩情的体悟,源于她对家庭和谐幸福的追求,源于她对自我道德的要求,她的付出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道德正能量来助力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也需要他们这样的榜样来引领。

    宋丹:用爱撑起家

    宋丹,女,汉族,1980年3月出生,辽宁省锦州石化油品车间防火员。她怀揣着梦想和抱负走进了石化公司这个大集体。26岁生日的那天宋丹被确诊为乳腺癌,做了切除手术。爱美是每个女人的天性,但是身体上的残缺一度让她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因为身体的关系,宋丹作为车间的替补人员开始了监护、防火的工作。从作业票据的签署到施工作业现场环境的检查,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要注意,结束后还要检查有无隐患。因为宋丹工作中认真仔细,从未有施工事故发生。在宋丹女儿6个月的时候,孩子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医生说3岁之前要做手术,不能错过最佳的治疗机会。为了给孩子尽早凑够手术费用,晚上去夜市摆摊。宋丹用一个并非强健的身体,给予两个孩子安定的生活,用一颗善良孝顺的心灵,照顾瘫痪截肢的婆婆5年。

    欧阳自立:用爱书写女性的责任与担当

    欧阳自立,女,汉族,1992年6月出生,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学生。带着母亲去上学,90后的欧阳自立,正如她的名字一般,用自立、坚毅、倔强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扇门。事情要回溯到高三毕业那年夏天,其母亲在去往亲戚家的路上发生了重大车祸。强烈的求生欲使其母亲坚强地活下来,但是这场车祸却给其母亲和家庭都蒙上了一层巨大的阴影。为了减轻父亲的压力,欧阳自立作了一个决定:带着母亲去上学。2014年一过完春节,欧阳自立便在学校家属区租了一个地下室,除去上课和学习的时间,其余的时间都陪着母亲,负责她的日常起居,买菜做饭,洗衣拖地。欧阳自立坚强面对,勇于担当,陪伴母亲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

    蒙红光:善如星火,爱洒人间

    蒙红光,男,汉族,1979年2月出生,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早在2003年,蒙红光老师就与学校李海萍、伍奋两位离退休老人结下了不舍之缘,十一年如一日,他用爱心与责任悉心照料两位老人。2014年11月,李海萍、伍奋及家属给体育学院送来了一封感谢信。信中表示,多年来两位老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唯一的女儿还远在海外,无暇顾及,感谢广西师范大学领导师生的关心和照顾,特别是感谢体育学院蒙红光老师十几年来如亲儿子般的悉心照料,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感受到了如亲情般的关怀与爱。

    郭其芳:将自己所学应用于老年人二胡教学

    郭其芳,女,汉族,1981年11月出生,云南民族乐团国家二级演奏员。郭其芳在大学毕业后即到云南省民族乐团工作,工作努力认真,除了专业,还钻研学习了很多少数民族乐器的演奏。在2005年加入了云南首支民族器乐组合“二胡红”,开拓了音乐演奏和表演的新模式。2006年开始在昆明市老年大学兼职做一名二胡教师至今,多年来从未因自己的业务成绩而骄傲,反而克服了路远、课时费较低等困难,全身心地把自己所学所感毫无保留地应用于老年人的二胡教学中,现在已有学员400多人。

    许金花:用爱书写女性的责任与担当

    许金花,女,汉族,1970年6月出生,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农商银行文武坝支行行长。为人妻子,她与患癌症8年的丈夫始终不离不弃、患难与共;为人儿媳,她日夜坚守,擦身喂饭,让瘫痪在床3年的婆婆安享晚年;作为惠农资金信贷员,她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每年发放贷款1800多万元,帮扶400户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多年来,许金花用柔弱的双肩挑起生活和工作的重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书写着“爱”的朴实与无华,展示出新时代女性的敬业、责任和担当。连续多年被会昌县农信联社评为先进工作者,2014年被赣州市妇联评为“全市平安示范家庭”。

    李良雄:用脚磨练的人生更精彩

    李良雄,男,汉族,1979年10月出生,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玉滘镇饶美村村民。面对自己双手萎缩、父亲、哥哥的相继去世给了他沉重的打击,生活的重担犹如千斤巨石般一下子落到了他的肩上。李良雄靠经营养鸡场为生,平时通过一台电脑,经营着他的网上买卖。每当网上有人跟他联系,他便用脚灵活地点击鼠标,快速地回复好友留言。他还经常参与村里的绿化建设,在他养鸡场对面的一隅,有一片绿荫,那里的树木都是他亲手栽种的。他为人讲究诚信,只要买蛋的人一打电话过来,他就马上送过去,近的地方就蹬着那辆脚踏车,远的地方就乘公交车,无论是寒冬酷暑,还是日晒雨淋,他日日如是。

    郭炳莉:平凡的良善

    郭炳莉,女,汉族,1971年12月出生,山东省潍坊市诸城二九一农场第二管理区政工干事。人们常说,天下的婆媳关系最难处,可是郭炳莉和婆婆却相处得亲如母女。当时因家境窘迫,她拿出自己刚发的稿费为婆婆买了新衣服,自己却穿着姐姐给的旧衣裳;下了班,她和婆婆、姐妹们争着做家务,抢着下厨房。2006年,婆婆一家遭遇重创,二女婿客死异乡、三女儿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婆婆承受不住接二连三的打击,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郭炳莉整日没白没黑地看护,为昏迷不醒的婆婆打鼻饲。2008年,公公又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了。郭炳莉就整日陪在老人身边,与她说话聊天。今年68岁的刘魁英老人是郭炳莉的邻居, 2012年11月,一个飘着清雪的早晨,她唯一的儿子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生命,孙子也受了重伤。当晚,郭炳莉和丈夫便去探望两位老人帮助老人办理了儿子的后事。

    孙志鹏:80后姐夫圆三个妹妹的大学梦

    孙志鹏,男,汉族,1983年12月出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六七团蔬菜办副主任。作为丈夫,孙志鹏默默为妻子的3个妹妹奉献着自己的心血,6年来,他每年都要为3个妹妹筹措3万多元的学费,而他自己工作多年,至今还有4万元的外债。除了经济上的帮助,在生活上更是对三个妹妹无微不至的关怀。2010年,为了方便照顾,孙志鹏把上初一的小妹刘敏从甘肃老家接到自己身边。孙志鹏每星期给刘敏补习物理和化学,每天陪着妹妹写完作业到一两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刘敏考上了龙珍中学的加强班。2013年6月,在甘肃老家的岳父,患腰椎间盘突出。那时他的孩子还不到1岁,工作非常忙的孙志鹏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回到甘肃安顿老岳父住院。他又把身体不好的岳父岳母接到身边赡养。在一六七团被传为佳话,周围的同事、朋友为他点“赞”。他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工作,得到职工群众的认可。

    胡晓平:为多灾多难的家庭撑起了一片天空

    胡晓平,女,汉族,1970年2月出生,湖北省武汉女子监狱二监区一分监区副分监区长。多年来,在遭遇了父母身患重病不幸逝世、公婆大小便失禁卧床不起、丈夫下岗、哥嫂早逝留下未成年的侄儿等一连串的家庭不幸,她用坚韧与顽强、真情与执着,为多灾多难的家庭撑起了一片天空。善良的胡晓平没有任何埋怨,用柔弱的肩膀毅然扛起了家庭的千斤重担。她认为,家有一老便是一宝,为了照顾老人,胡晓平“身分多处”。作为一名监管改造一线的监狱女民警,她教育转化挽救了一大批女性服刑人员,诠释了中华传统女性善良、宽厚、伟大的品质,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之歌。

    杨莹:爱在身边

    杨莹,女,汉族,1979年9月出生,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骊城学区田各庄小学教师。先后任教于抚宁县湾子小学、抚宁县骊城学区田各庄小学,现任抚宁县骊城学区田各庄小学教导主任。杨莹家年近60的婆婆患有老年痴呆症,虽能勉强行走,但对于世事却一无所知。10多年来,杨莹和丈夫每天给婆婆洗漱、按摩捶背、搀扶婆婆锻炼身体、喂婆婆吃饭吃药……照顾好婆婆的生活起居,是他们每天的必修课。10年来,从未间断过,也从未放弃过为婆婆治疗。杨莹和丈夫结婚近10年,却用12年不离不弃的坚持服侍因煤气中毒而小脑萎缩的婆婆。

    何卓远:虽无血脉胜似亲人

    何卓远,男,汉族,1982年12月出生,西安市广东味芝朗餐厅总经理。从小受父母的言传身教的影响,很早就懂得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何卓远在西安市端履门菊花园经营着一个爱心餐馆,从3年前开始为孤寡老人崔育英提供“1元餐”,3年中从未中断。何卓远已将崔玉英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逢年过节都将老人接到自己餐馆与老人共度佳节。在何卓远的影响下西安已经有150个爱心商家,为全城8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提供1元就餐、1元买药、1元理发、1元洗衣等优惠服务。小公益汇聚大力量,一元钱温暖一个人、温暖一座城。经过媒体宣传,陕西省慈善协会和华商报2012年2月下旬联合发出倡议,在全省广泛开展“一元关爱”活动,一个敬老爱老的热潮在全省兴起并持续发展。一元关爱发起者何卓远荣获爱心使者、2002年被评为陕西省第七届十大孝子、2012年陕西最具推动力公益人物、2012年十大新闻人物、2012年感动清远十大人物、在网络上被称为“爱心哥”。

    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5月05日 08 版

“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