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整型”术
科技改变生活,这话一点儿没错。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不仅我们的外表变得“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就连我们的“内在”,也有人跃跃欲试想改造了。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血液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了一种酶,很可能能让血管里本来流淌的A型或B型血变成O型,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让人成为万能供血者。4月30日,这项研究刊登在《美国化学会志》上。
颜色一样鲜艳的血液,因为红细胞上的表面抗原不同,被分为ABO型。与O型血相比,A型或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都含有一种额外的抗原。去掉它,血型就华丽地变了身。
听上去像除掉脸上的一颗痣那样简单,实现起来并非易事。体内的红细胞成千上万,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血液非常敏感,“整型”不彻底的血液中,即使还有一点残留的抗原,也能够在供血时激发免疫反应。
这一次,为了找到能够为血液“整型”担当重任的酶,科学家使用一种新的方法。将突变体引入表达酶的基因,并逐渐筛选出剪切效率最高的酶。在5轮筛选后,最终获得的酶剪切抗原的效率比原来提高了170倍。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当战争或者灾难不幸降临,只用打一针或吃片药,就能缓解血库之急,科学家们的研究听上去振奋人心,只是这可苦了那些笃信血型决定命运的人,你说O型血的人冲动、自信、热情,可谁知道你是“原装”的,还是被酶“刷过系统”的?
止痛有新招
有些战役我们似乎注定要败下阵来。比如癌症。它们用千奇百怪的招式攻破人类的防线,还用疼痛在我们最虚弱的时候致命一击。到最后,我们往往只剩咬牙这个最原始的武器。
不过总有人不甘心败给现实。来自台湾大学麻醉科与医学院药理学研究所的研究者,就在想方设法让止疼药道高一丈。
癌痛患者必须依赖的吗啡等阿片类止痛药,副作用大且愈吃愈没效。科学家发现,造成这类药物效力递减的,是随着止痛药使用剂量的增加,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细胞激素CXCL1变得更活跃。
于是他们琢磨着,往脊椎管内给与抗体,将CXCL1蛋白中和掉,或给予CXCL1受体的阻断剂,让吗啡止痛强度延长约一倍。这项今年3月发表在科学期刊《麻醉学》上的研究,将来或能让癌症患者更从容地面对疼痛。
还有人干脆把目光放在了研发新型“武器”上——用光一照,就驱散疼痛的阴影。
在最近发表于《神经元》网络杂志上的研究中,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用视紫红质蛋白合成感光受体,将其和头发丝粗细的LED灯一起植入小白鼠体内,发现光照和服用阿片类药物产生类似的效果。
根据他们的设想,我们可以在需要止痛的时候,激活光受体,在不需要的时候关闭它。
难道人类真的可以在未来如此轻松地面对疼痛这个宿敌?至少我们已在黑暗的幕布上撕出了一条缝隙。
手机能救命
手机正在变得越来越智能,当然我说的并不是动动手指就可以把自己变美,而是你轻按按钮,能拯救性命。
5月6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通过《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宣布,他们研发了一种基于手机视频的显微镜,可以检测罗阿丝虫在血液中的水平。
一个3D打印的塑料底板被扣在手机背面,当人指尖上的血液滴在塑料底板上,齿轮会把血样移动到摄像头前方,手机里的软件会通过摄像头拍下的视频,分析丝虫标志性的扭曲运动,并把丝虫的数量显示在显示屏上。
这并不是一群极客心血来潮的结果,对于广大的非洲人民,它能救命。一种名叫伊维菌素的抗寄生虫药物可以治疗在这里致盲和致残率极高的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但是前提是必须知道血液中罗阿丝虫的水平,否则极易导致死亡。而依靠显微镜和血液涂片检验的传统手段,在这片土地上,尚不具有可行性。
从指尖取血到拿到至关重要的监测结果,只需3分钟。拯救一个生命的代价,是一台智能手机和一组“傻瓜式”操作。这大概就是“科技改变生活”最温暖人心的一次显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