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5月14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读行

我自何来

辛酉生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5月14日   12 版)

    籍贯,每逢填写与身份有关的表格时,总有这么个项目。怎么填?不知是不是有人研究过。我每次都填“北京”,因为这是我的出生地,在我心里我也是这儿的人。较真儿地说,根据公安管理规定,籍贯是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根据这个规定我填北京是没错的,但恐怕我祖父并不认可,他以为我们应该都是江西人才对。但如此,我可能又不认同了。

    迁移在中国已经成为常态,父辈、祖辈甚至更远的高曾祖曾居住的空间,已经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了。寻根问祖这样古人的大事,也不太当回事。归根结底,毕竟我们已从守土恋乡的农耕时代,步入地球村了。不说祖先的事情,自己父母的经历,80、90后们有时了解的还不如父辈的朋友清楚。至于父辈们生活过的地方,如果不和自己的生活轨迹重叠,恐怕有兴趣去探究一下的人,也不太多。

    《八声甘州——西北万里寻祖记》的作者郑欣力,从内蒙古至新疆,去寻找姥姥、姥爷生活过的地方。这过程是游览,又不是普通的游览,她对过往家族历史的追索,让平常的自驾游有更多的意义,包含在旅程中的也不仅是山川风物、古迹遗踪,还有被大时代裹挟的人。这部书牵扯了从作者高祖到她自己5代人的命运,从晚清到现在一百余年的历史。

    要说清作者去了哪儿很容易,要说清这本书写了谁,他们什么关系,并不太容易。作者的姥姥赵诵琴,晚清伊犁将军、陕甘总督长庚的孙女,作者的姥爷爱新觉罗·毓运是端王载漪的孙子。以这两个家道中落的旧家子为轴心,姥姥这边有长庚、长庚之子赵欣馀,姥爷这边有载漪、载漪之子镇国将军溥僎,再到作者的母亲及作者。另外,还提到了作者的祖父书法家郑诵先。

    郑欣力的行程从呼和浩特开始。她舅高祖长庚的政治生涯从这座城市开始。只是当年这还叫归绥,是始建于明的归化和清代修建的绥化这两座城市的合称。长庚本是南京人,当太平天国进入南京后,长庚来到归绥投奔归绥都统景廉,由景廉介绍到恭亲王府做事,慢慢做到陕甘总督。

    作者来到呼和浩特,先去了称为“漠南第一府”的绥远将军衙署,这里已没有长庚的痕迹,但有丁香,有可爱的蒙古族导游。“她,脸儿圆圆的蒙古姑娘……笑靥粉红,牙齿洁白,门牙略大了些,小兔子似的,却不丑;栗色短发齐肩,配翠蓝仿缎银镶边的蒙古袍,脚上一双旅游鞋,矛盾统一体,也不丑。”也许作者是女性,在书中处处都有这样对人物神情、着装的细腻描写。表过将军府,作者笔锋一转回到对家族往事的回忆。这也成了这本书的定例,一段作者所见,一段往事回忆。

    “黄河磴口段,水不黄,红的,浓稠,简直不是水是浆,像化了的铁,会不会很烫啊?这么稠,怎么流的动?可它流得真快!它滔滔地流,一刻不停地朝南去。”这是作者去阿拉善路上见到的情形。离开有着红浊河水的磴口市,穿过乌海进入贺兰山。在山中迷路是可怕的,不幸的是作者迷路了,还坏了车。经过好心的皮卡司机指点,终于到了收费站。这个她平时最反感的地方,成了救命稻草。一位好心的马站长,帮忙联系了车行,还友情赞助了几个好吃的西红柿。经过这些波折作者终于来到了阿拉善。

    阿拉善现在最为人熟知的该是阿拉善玛瑙吧?这些被风沙磨砺,五颜六色油润的小石头,在全国各地的文玩市场都是俏货。而阿拉善老城是由雍正皇帝下令建造,赠送给阿拉善旗第二代王爷阿宝的。这座城有王府、衙署、家庙、民居、花园,完全按照京式风格建造,人称小北京。现在城中还有完整的王府建筑和颇具特色的民居建筑。这些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除了阿拉善特有的风物,这座城对作者还有更重要的意义——作者的姥爷出生在这里。

    端王载漪因为参与义和团入京,被慈禧贬到新疆。在去往新疆的路上,载漪决定不向西转而向北去阿拉善。这里有他的岳父或者大舅子第七代阿拉善亲王多罗特色楞(多王是载漪的岳父还是大舅哥,作者的家庭成员已无法说清,也没有相应史料给出答案,只好存疑)。在多王的庇护下,载漪过了一段安稳日子,随他同行的长子溥僎的儿子毓运在此降生了,这样才有了作者家族后面的故事。

    离开王府,作者又来到了广宗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曾栖身的地方。继续前进到宁夏中卫,这里是赵诵琴和毓运结婚的地方。一个被父亲留在宁夏的十五岁孤苦的姑娘和一个二十七岁为生活挤压的青年。两人并不完美的婚姻从这里开始。赵诵琴想到过离婚,也想到过死,而最终在几十年后还是毓运先离开人世,赵诵琴才和她的爱人生活在一起。此后,作者探访的兰州有毓运的足迹,张掖有载漪的叹息。最终行程结束在伊犁,长庚建功立业的地方,故事从长庚说起,也在长庚的故事里结束。

    我曾经也见过些满清皇室的后裔,其中有几位很熟悉爱新觉罗家谱,谁和谁是什么亲戚都无比清楚。但几位除了沉浸在祖先的荣光里,似乎并不能或不愿去深入了解祖先鲜活的生活,更不会向郑欣力一样重走祖先走过的道路。这也是我尊敬郑欣力的地方。

    1990年,老家修家谱,父亲似乎也出了一点钱,后来便有一本黄色封面,贴着红色书签的油印仿古书寄到家里。这书我草草翻过,里面有自宋以来家族的沿革,也有近十几代人的谱系,还有木刻版画样子的祖居图画:祠堂在哪儿、各方亲戚住哪儿、池塘在哪儿、树木在哪儿。或许我也该去这村里看看,试着了解祖先的生活,虽然没有郑欣力家族的波澜壮阔,但在这个时代去试着探寻我自何来,也是件有意思的事吧。

请给大学生走向户外多一些理解
卡拉卡拉浴场 罗马帝国的盛衰映像
我自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