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这里头我是最小的发言嘉宾。”北京东城区和平里四小五年级小学生闫绍龙的这句话让台下两三百人哈哈大笑。
LIFE教育创新首届峰会近日在北京召开,这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会同25家机构共同举行的国际教育创新论坛。与论坛的其他嘉宾——来自世界各地教育研究者和国内各类教育创新实践者相比,“00后论坛”有些特殊:嘉宾都是中小学生。
“校园生活非常紧张,我在班里担任不同职务的班干部,当英语课代表要收作业、发作业,有时还要判作业,老师不在时,还要充当临时班主任,尤其是那些捣蛋鬼,真让人头疼。”闫绍龙说,自己每天完成作业以后,能保证一小时的阅读时间,“不过,期末复习阶段不那么容易了,反复地做练习题,剥夺了宝贵的读书时间。”
每逢周末闫绍龙也会去参加自己喜欢的课外班——世界通史、胡同探秘,还有希腊神话。
“相比公立小学,课外班的老师都比较年轻,上课方式比较新颖,他们有时候会手舞足蹈,一下就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上课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随意分组讨论,可以互相争得面红耳赤。”闫绍龙记得,有一次老师提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时,给学生发了地图,划分了每个国家的版块,还给出每个国家的一些数据,例如面积、兵力、人口等等,让学生设计怎么才能打个胜仗,当然目的是统一六国。
“每个人要简单阐述自己的攻打理由,为什么先跟邻国做朋友,为什么先打魏国。回答完这个问题后老师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统一了六国,最先做的三件事是什么?”闫绍龙对这节课的印象深极了,“同学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虽然跟历史大相径庭,但也存在着可能。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传统的吸收知识变为了使用知识。”
“要是能在公立小学上这些有意思的课就更好了。最好多上一些阅读课,大家分享讨论阅读感受。”闫绍龙还有很多类似的愿望。
闫绍龙之所以有这么多想法,与家庭的影响密不可分。每逢寒暑假,闫绍龙的父母都会带他去博物馆,其中既有国内的,比如西安、洛阳,也有国外的,比如俄罗斯、美国、日本、柬埔寨等地。
“我有很多好哥们儿,都住在一个小区里。不能在外面玩时,我们就会聚到一个人的家里进行各种研究。”闫绍龙说:“正是因为我的朋友多,爱好多,我的生活才丰富多彩、充满乐趣。”
闫绍龙英语学得很好,获得过东城区科技英语大赛一等奖,今年开始学西班牙语。“听妈妈说,自从我出生后,家里就会连续不断的有声音,有时是爸爸妈妈的读书声,有时是磁带里传出来的古诗声。”为此,从他出生到小学一年级,家里一共听坏了3台卡带式录音机。闫绍龙认为自己语言方面的小聪明与父母对自己的培养有关,当然也离不开自己的刻苦。
“我非常羡慕那些会多门语言的人,我也想向那个方向发展,争取到世界各地沟通都无障碍,这可能就是我的理想。”闫绍龙说。
像闫绍龙一样,对自己的家庭满意,并且感谢自己的父母提供的条件,在北京市小学生中属于普遍现象。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少年儿童(96.8%)对自己的家庭持满意态度,学生最信任的信息源依次为父母、老师、政府部门等;在对“影响自己人生价值的人”的选择中,排在最前边的是父母,其次为老师。
在对5~6年级学生中进行关于“你的梦想是什么”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梦想选择各异,考大学的30.71%,想出国学习的26.5%,想当科学家的15.57%,还有9.51%想赚大钱。在“你认为成功的最大标志是”的回答中,70.7%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幸福”,只有16.2%的学生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些数据显示出小学生的梦想并非都是‘仰望星空’的‘童话故事’,也开始了脚踏实地对未来进行具体而现实的思考谋划。”北京少先队总辅导员杨海松注意到,由于家庭经济情况、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小学生在价值、理想、成功标准方面的选项存在一定差异。
本报记者 李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