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金榜题名一直居人生四大喜事之首。然而,得知自己被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录取了,安徽六安市裕安区苏埠中学的40名同学却无法高兴,共同陷入“欲退不能、欲认不甘”的尴尬境地。5月7日,《安徽商报》用整版篇幅报道此事,立即引发网上网下的热议,多家媒体及时刊发评论,本版亦于5月11日发出《“被录取”坏了高职自主招生名声》一文。5月13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再次播出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令全社会一片哗然。
然而,目前,还没有来自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声音,谁对此事件负责?这几十名同学的命运如何?公众在期待。
最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投入和建设,将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国家也在极力打造和维护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然而,俗话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一起典型个案会让整体蒙羞。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常常有招生乱象、违规收费、虚报套费、顶岗实习“放羊”、打架斗殴等负面事件如影随形,这不仅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也直接导致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受损。前几年,此类乱象更多地存在于中职学校当中,如今却频繁地出现在高职院校,这种传染病式的蔓延,如果不坚决杜绝,将后患无穷。
以此次“自主招生”案件为例,从现有的报道情况看,这种“操作”彻底背离了自主招生政策“让学校自主选择具有职业潜质的学生”、“让考生自主选择满意学校满意专业”的“双自主”初衷,而是彻头彻尾的欺骗。本来,学校说好了只是邀请同学们去免费“参观旅游”,却哄骗学生先在网上报名,到了目的地又要求学生“填表”,而且“不签字就不让进校”;本来,班主任说好了先去“看看”,觉得满意就报名,只要在网上报名环节不点击“确认”就不会被录取,到头来却莫名其妙地被集体“录取”,而且所谓的“考试”还是事先能够知道试题或“问”得到答案的乌龙。
如此严密的“设计”,无疑是不折不扣的欺骗。这种欺骗,充分利用高三考生对大学的好奇,利用学生群体对“免费”的幼稚盲从。而被录取之后即不能“反悔”,不能继续参加高考,则是这种欺骗的最终目的。这种斩断考生“后路”式的欺骗,大有“逼宫”之嫌,“强娶”之意,着实令人生厌。可以想象,通过这种方式来录取,学生入学后怎会安心学习?或许,他们还没入学,就已对未来的母校充满了怨恨。
此番“自主招生”显然是招生学校为了笼络生源而精心布设的骗局。而如此欺骗,便是违法行为,纵使招生的各个“程序”多么完备,其本质仍然是对考生高考权利的剥夺。
违法必纠!对于无知上当的学生,我们的地方行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及时予以纠正,还考生真正的公道;同时,违法也必须受到严惩,对于那些违规招生和在招生环节行贿受贿的老师和学校,也有必要究之以责或绳之以法。
5月10~16日,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相继在各地举行,并且国务院规定,以后每年5月的第二周确定为职业教育活动周,此举的目的就是要在社会营造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笔者认为,在展示职业教育成果的同时,也应对职业教育领域的违法行为广而告之,曝光处理。
(作者系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