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森曾经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北京CBD工作。没结婚,不买房,一个月挣多少钱都能花干净。每天下班打打电玩、逛逛街,表面看上去,生活很快乐。其实在外打拼不容易。心里那份委屈,韩森自己知道。
父母在家养鸽子,叫韩森回去帮忙,他心里不乐意:“全村400户谁都认识谁,我回去他们肯定得议论。在农村,大家觉得你都出去了又回来,就是没本事。”
为了父母,韩森还是妥协了。刚回到村里,他整天闷在家不出门:“年轻人都在上班,我找谁玩去?”
无所事事的状态持续了快两年,韩森才静下心来,投入了家里的肉鸽养殖事业。他满腔热血、 风风火火,却和父母产生了许多矛盾。“我有新的想法,总想一点一点去扭转他们的思路。抬杠的事多了去了。”不过,韩森也有错的时候,他开始明白“有时候经验还是重要的”。
韩森观察着农村。他发现,村里的老人并非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我们五六十岁的村干部,也想懂电脑,可他怕你笑话他,所以没有勇气去接触。”韩森觉得,如果有更多的年轻人回来,一定可以满足老人们“与时俱进”的愿望。
然而现实是,村里的年轻人“几乎为零”。只要有一点点本事,哪怕只是中专毕业,他们也要到城里去工作。韩森理解他们,因为自己也曾经和他们一样。
韩森和大学生村官聊天,和来村里做社会调查的学生聊天,这些比他更年轻的“新鲜血液”常常让他感到惊喜。“他们有很多超前的想法,都特别好。可是如果来到农村,他们的想法真能实现么?这些有学历、有资历的孩子来到农村,农村能给他们提供什么?”韩森说,“你看那些大学生村官,好多都有想法有本事,想要施展的空间。”
韩森琢磨着,要是农村有好的平台,好的政策,年轻人一定愿意回来。 “城市已经太拥挤了。农村有发展的空间,也有生存之道,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复杂”。
韩森想对年轻人说:“带着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扛着压力,回农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