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中国农村,还有多少是费孝通笔下的“乡土中国”?什么社会组织在那里最活跃?5月18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村社会组织发展报告”显示,仅12.67%的村庄还有传统的宗族组织,而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组织虽然多样化,但数量、规模偏小,发展不均衡,进一步发展中存在着社会组织主体“空转”、构架“官化”、活力不足等难题。
该项调查历时3个月,由该研究院依托全国“百村观察”项目平台,对全国25个省(区、市)303个村庄8054位农民进行实证调查后得出。
调查显示,在中国农村,社会组织“覆盖不足”,每万人不足10个。其中,传统的宗族组织“效显量微”:在300个有效样本村庄中,87.33%的村庄已没有宗族组织,传统宗族组织的“消失”,让此类组织所起作用也大打折扣。同时,在299个样本村庄中,37.46%没有成立现代社会组织。
调查还显示,在农村的现代社会组织中,文娱组织占比最高,为45.82%,但村民的文娱生活却“质量效果不佳”。调查发现,2014年,样本村庄平均组织文化活动仅0.59次,组织文娱活动5次以上的村庄仅占17.87%。在抽查的7976个有效样本中,参加过社会文化娱乐组织的村民占比7.41%,不足一成。
此外,调查发现,在农村,政治组织普遍设立但“监督力度有限”。在300个村庄有效样本中,行政村级拥有监督组织的村庄达75.67%。但2014年,平均召开监督工作会议仅为4.92次,另外5.29%的村庄未曾召开过监督工作会议。34.51%农民认为行政村监督组织帮助不大,“村务监督无论是监督活动还是效用,都有待完善和提升”。
本报武汉5月18日电
本报记者 雷宇 实习生 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