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座面朝大海的图书馆,独自伫立在空旷的沙滩,恍若世界的尽头……”最近,一座号称“全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火爆网络。其实它就是北戴河新区的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各地游人慕名前往,读书者少,多为一睹真容,据称昨日接待游客近两千人。(《无锡日报》5月26日)
海浪声近在咫尺,没有车道和捷径,光着脚踏着沙,一步一脚印,走上几百米才能抵达。这段以介绍图书馆建筑为主的5分多钟视频发布后,在微博、微信获得了极高的点击与点赞。如今随着其名气的增大,图书馆“孤独”不再,人流如织。
“最孤独图书馆”是公益图书馆,而旅客的逛一逛、拍拍照就离开,难免给人浮躁之感。毫无疑问,简单的点赞与转发,并不代表你就高雅,孤独这个词更需要一个人静静地去体验,阅读更是如此,需要去除浮躁,静下心来。相关机构和部门在做文化事业时,一定也要消除浮躁的心态,让文化建设的财政花在刀刃上,加大城市和乡村图书馆建设力度的同时,提高建设的质量,不要让图书馆成为完成任务的点缀。
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对“最孤独图书馆”没有那么悲观,不管它真正的文化含量有几何,但它至少掀起了一种文化现象,让人们对孤独与图书有了向往,犹如网友所言“我们知道自己不大可能专程为它去一次海边,但知道海边有这么个东西,心里就有莫名的愉悦感,好像它真的属于我们一样”。是的,很多人平时的确不看什么书,但却并不代表其缺乏对阅读的向往,退一步言,就算一部分人是附庸风雅,这样令人附庸风雅的书店多一些,或许能让更多人产生阅读的愿望。
人们每每看到“中国十大最美图书馆”“全球最美的图书馆”的盘点时,往往会有美的享受,这种美的享受对于阅读氛围的营造十分重要。正如欧洲街头,那时常突兀出来的小图书馆一样,可能都是服务于当地的小众群体,但带来的文化渲染却是普世与大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