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个月,第七次全国少代会代表金崇俊的手机可能就很难拨通了。金崇俊是贵州省都匀市三小教育集团学校的校长,也是黔南州的少先队总辅导员。
在当地,今年46岁的金崇俊是出了名的孩子王,就是这个孩子王,曾经把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办得风生水起,学生从300多人增加到1000多人,每年的报名季,门庭若市。
金崇俊说,少先队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倒逼学校教学和管理,才产生今天的局面。
6年奠基健康幸福的一生
都匀七小地处都匀市城乡接合部,学生有来自乡镇的,也有城区的,同时少数民族学生也占有相当的比例。最初,学校并不为人认可。
2002年,金崇俊来到该校任校长,与学校老师达成“6年奠基健康幸福的一生”的理念。
在这所学校,有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天上午第二节课下课铃一响,学生们从各个教室涌出,拿着各式各样的自制道具,在校园里开始各种活动。这个过程要持续40分钟。
这些游戏都是学生们自己设计的。
“赛旱船”就是学生的“杰作”——一块1.5米×1.5米的木板作船板,下面有20几个球,船板上坐着一名同学,拿着红旗,船周围有同学控制船前进的速度,当后面一排球露出船板,就有同学马上把球运到船头处,放在船板下,保证船继续平稳前进。
“抢花炮”是从民族习俗演变而来。孩子们在背后背上气球,看谁先把别人的气球扎破。
此外,还有芦笙舞、竹竿舞等。20多个游戏项目在校园里同时进行,显得非常壮观。这些项目全是少先队大队从学生的创意中选出的,每周都有5~8个新花样。
如果学生的创作被大队委选上,这名少先队员就能在“雏鹰争章”手册中获得一枚标识。
“这些游戏真的很土,但是很有效,孩子们特别开心。”几年过去了,这样的场面在《辅导员杂志》执行总编李沧海的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
金崇俊说,为了激发孩子的活力,他们想了很多办法,最终,让孩子们自己制造快乐是最有效的,锻炼了孩子的自主能力。
几年下来,有常年在外打工的孩子父母给金崇俊打电话表示感谢,说孩子变化非常大,现在独立生活能力越来越强。
家长担心“业荒于嬉”
金崇俊走到哪儿带着孩子玩到哪儿,2009年调任都匀三小校长,曾经招来家长的异议。
不同于七小,三小是老牌的重点小学。这次,金崇俊打算玩点专业的。
金崇俊曾经是专业的乒乓球运动员,到都匀三小任职后,他与音乐老师一起,编排了一套乒乓球操,体育、舞蹈、音乐融汇,他希望学生们在乒乓球操中得到乒乓球基础知识的锻炼,体会其丰富的变化。
每天大课间和每周二三四下午课后一小时,除了乒乓球操,校园里还有乒乓球、小足球、校篮球、舞蹈、美术、军乐队等24个项目,由少先队员自主选择参加。一到下午,看到校园里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时,是金崇俊最开心的时候。
索性,为了建一个特色校,金崇俊5年前选择一年级的一个班级,进行半专业的乒乓球训练。
但是,这招来了家长的反对。
开家长会的时候,有家长提出,孩子每天打球打得很累,做作业的时候就犯困;还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打乒乓球的时候,其他班级孩子在学习,心里很着急。
“如果不愿意,可以调班。”这是校方给出的答案。但是,观望了几年后,家长转变了观念。
有一个孩子不喜欢乒乓球,别人运动的时候,他就躲起来。老师动员家长可以让孩子调一下班级,但是家长却坚决反对,反而希望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受熏陶。
是什么转变了家长的观念?
近3年来,这个班的文化课成绩在全市统一检测中,始终排在前3名;全年贵州省少年儿童乒乓球比赛中,黔南州代表队获得团体冠军,其中主力大都出自三小的乒乓球班。
这样的成绩不是偶然,背后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变革。
教学别从“玩”中挤时间
大学毕业后,金崇俊就担任都匀六小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他认为自己在学校教学管理的理念上,深受少先队工作理念和模式的影响,在他的实践中,少先队工作推动了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
少先队活动课推广之后,学校老师觉得教学时间少了,压力更大了,纷纷反对。但是,金崇俊的坚持,倒逼教研组“另谋出路”。
数学教研组创造出数学课的黄金分割法。一节课40分钟,按照黄金分割法进行划分,分成25分钟+15分钟,前25分钟是学生质疑发问,甚至可以猜测。后15分钟是学生们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老师在一旁点拨,所以,数学课课堂非常热闹。
语文教研组则改变了一课一课讲授的方法,改为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讲授,因为人教版的教材中,按照单元编写教材,同一单元的课文相似。如此串联讲授,提高了教学效率。
少先队员在阅读中快乐学习语文,在生活中快乐学习数学,该校教学水平不仅没有因为少先队活动课而受影响,反而因为作业少活动多受到家长的追捧。
金崇俊带过的学生玩出了很多花样。他在七小时,少先队员自创的芦笙舞,经常被请到各种场合演出;把少数民族的老人请到课堂上,讲剪纸、讲茶艺,亮出学校的特色牌。
少代会结束后,金崇俊要在摆忙学校召开都匀市少先队工作例会,上茶山、参与该校的茶文化活动,是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