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他们还很害羞,现在变得开朗多了。”北京市商业学校党委书记史晓鹤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挑战与对策——北京市商业学校职教帮扶经验”座谈会开场前欣慰地说。
为推动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扶贫的重视,发现并分享好的教育扶贫模式,人民政协报社智库沙龙,教育之春“感受发展·走近地方·走进校园”系列联合北京市商业学校,召开了此次座谈会。
近年来,职业教育对于西部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全国政协委员和部分民主党派持续就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问题递交了多份提案。委员们认为,当前,我国东西部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东部教育资源丰富,但面临生源不足等难题;而西部教育资源短缺,无法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利用发达地区现有教育资源,促进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继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好模式、好典型,不断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最广泛地动员各方面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成为委员们高度关注的问题。
北京市教委委员黄侃介绍,2012年以来,北京市先后组织了两个职业教育集团与滇西边境地区的职业学校对口支援,与云南省保山市签订了战略协议。其中,北京市商业学校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职业技术学校等5所学校签约,两地职业学校在联合招生、师资培训、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相继开展工作,尤其是在促进和推动保山对口帮扶学校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师资培养、注重内涵建设等方面,提升了保山对口帮扶职业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
“北京市商业学校两年共招收保山贫困学生400多人,按照2+1或4+2模式,对他们减免一系列费用,并为每人发放1000元的交通补助,免费提供学习和生活用品,目前第一批学生已经在校生活一年,有50%的学生参加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两名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北京市技能大赛,一名学生入选北京市技能队。”北京市商业学校校长侯光说。
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报社原社长黄国柱在过去的多次调研中发现,职业教育和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就有生机和活力。“现在很多企业都开始创办自己的职业院校,可以根据自己企业需求的人才设置专业,培养人才,这样的职业教育扶贫才能真正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