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高校大学生作弊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部分学生对于作弊行为见怪不怪,不以为耻。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4%的受访者确认自己或周围同学在大学期间有过作弊行为,66.6%的受访者感觉当前大学生作弊现象普遍。50.6%的受访者建议严格考场纪律,杜绝大学生作弊。
受访者中,51.2%的人是在校或毕业的大学生。
66.6%受访者发现当前大学生作弊现象普遍
徐雯(化名)就读于湖南某高校汉语言学院。大一上学期她的英语挂科了,补考分数还是不及格,需要重修。跟周围同学交流时,她发现有的同学作弊通过了考试。渐渐地,她也有了这种想法。大一下学期,徐雯在英语考试中作弊了:“当时我的室友坐在我前面,我能够看见她放在桌上的答题卡,于是就抄了一下。结果顺利通过了考试。”
这次经历让徐雯尝到了甜头,大二上学期她开始在其他科目考试中作弊。徐雯试了很多作弊方法——考前探查考场,将答案写在纸巾上,把重点答案先写在桌子上等。她发现,考试结束,老师开始收卷的时候最混乱,最吵闹,监管最不严,可以稍微走动一下看看其他人的答案,把那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题目迅速做好。
徐雯说,这些作弊方式她都是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才用的,每次都能成功。平时的测验监考太松了,她会直接把书拿出来看,或者用手机搜索答案。
徐雯的情况显然并非个案。调查显示,60.4%的受访者确认自己或周围同学在大学期间有过作弊行为。66.6%的受访者感觉目前大学生作弊现象普遍,21.9%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普遍。
山西某高校毕业生王檬(化名)在大二时选修了经济学作为第二专业。经济学的专业课涉及到很多数理、统计学的知识,而她是文科生,数学不太好。为了通过考试,多拿一个学位,王檬开始作弊。
“我和几个同学在考试时会一起合作作弊,有人负责找以前的考试题,有人负责整理答案,有人负责将答案缩印。”王檬说,在双学位考试中,作弊的现象很普遍,作弊的同学彼此并不会觉得不好意思。在她看来,周围不公正的考试现象也很多。她曾经在参加秘书证考试的时候,听到老师直接向学生保证交钱保过。该老师在给分时也会照顾与自己亲近的学生。
调查显示,54.0%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作弊可耻,12.6%的受访者觉得不可耻,33.5%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对于大学生作弊,54.3%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不诚信的表现,53.4%的受访者认为是对他人的不公平,34.7%的受访者认为应该严惩作弊学生。同时,30.0%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作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5.7%的受访者认为不算什么。
上海市信用研究会会长洪玫介绍说,上海市社科联和上海市信用研究会联合开展的2015年“上海高校学生信用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将作弊行为排在失信行为调查的最前面,说明当下的大部分学生对作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实际中能够避免作弊。
50.6%受访者建议严格考场纪律,杜绝大学生作弊
徐雯告诉记者,高中的学习方式属于填鸭式教育,翘一节课,老师可能会打电话叫家长。但是大学不一样,翘一个月的课可能都没人发现。文科专业大一课程比较枯燥,她根本就没有学习的兴趣,不作弊过不了考试关。
“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考试抱着应付的态度,平时不学习,临时抱佛脚。”湖南大学法学院2013级辅导员王耿翔认为,大学生选择作弊主要是因为害怕挂科。一旦对挂科的担忧程度超过对考试作弊被抓的担忧程度,学生就很可能会在考试时作弊。
不过,在王耿翔看来,大学生考试作弊还存在一些客观上的原因:“现有的考试形式过于僵硬,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很多课程只注重最后的考试成绩,而不注重平时的表现。此外,学校防作弊的措施不够完善,学生作弊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
对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38.3%的受访者认为是一些学生只想混文凭,38.0%的受访者认为部分学生抱有“不作弊吃亏”的心态,37.2%的受访者认为有的学生对考试持应付态度,36.6%的受访者指出作弊代价太低,33.3%的受访者归因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32.3%的受访者归因于同学之间互相包庇,27.7%的受访者觉得是受社会急功近利、投机取巧风气的影响,25.2%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考试形式僵化,25.1%的受访者认为人才评价过于注重成绩,17.4%的受访者认为高校没有形成学术诚信的氛围,17.3%的受访者认为考试难度太大,15.7%的受访者认为一些课程设置不合理。
徐雯坦言,作弊会上瘾:“当第一次作弊没有被发现而且取得很高的分数,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就停不下来。”
“学生作弊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对其他同学是不公平的,对自己也是极不负责任的。”王耿翔认为,部分学生作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老师对每个同学的公平评价。因为这是一种信息误导,也可能引起部分学生心理不平衡。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学生作弊一方面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破坏了良好学风、校风。更令他担心的是,作弊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这次作弊成功,下次也能成功,会逐渐对考试作弊形成一种强烈依赖心理。而一旦思维定式形成,以后工作或者做科研,一遇到困难就会想找捷径。
怎样杜绝大学生作弊?50.6%的受访者建议严格考场纪律,47.7%的受访者建议提高教学质量,46.7%的受访者建议加大惩罚力度, 41.3%的受访者建议创新考试方式,40.9%的受访者建议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38.5%的受访者建议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王耿翔认为,学校应该改善对学生的考核机制,不能仅仅看最后的考试成绩,也应该注重平时表现。另外,学校也要加大对考试作弊行为的惩处力度。
洪玫认为,杜绝作弊现象要从他律和自律两个方面入手。自律是要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他律一方面靠学校相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另一方面要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大学生信用数据库,完善相应的奖惩机制,让守信者得到益处,让失信者了解失信成本,从而给学生一个好的引导。
洪玫建议高校加强信用知识宣传,让学生学会维护、关爱自己的信用。“如果学生的信用意识在大学里提高了,进入社会也可以带动周围的人,这样整个社会的信用程度就提高了”。
王耿翔提醒,很多学校对考试作弊的惩罚力度是很大的,作弊后果很严重。他认为,大学不像高中,在大学优秀与否不全看考试成绩,学生也没有必要为了考试成绩冒那么大的风险。他建议学生把作弊动机转化为更正面积极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