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有我家的钥匙,但她很少贸然来访,偶尔来看看,也会提前一个星期打好招呼。
上一次她来,还是两年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次我正在家里等她,忽然接到电话:我下公交车了,正在往你那里走,5分钟之后到。
在我看来,我妈是一个非常得体的客人,她从来不觉得“你家就是我家”,也不会因为厨房里哪个角落不符合她的卫生标准而卷起袖子一通儿收拾。顶多就是唠叨几句“东西太多了该清理了”,或者发现“你的拖把不错,我也想买一个”,除此之外,她很少对我的生活有过多干涉和评论。
而我爸却是那种特别典型的中国家长,他的无限关心甚至会让我觉得困扰。无论是楼上的下水道漏水,还是家里的蚊子忽然增多,只要他听说了,一定会表示“去你家看一下”。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我只是在抱怨,并不需要他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但他似乎无法理解这件事。有一次他来我家,刚坐了10分钟就开始跃跃欲试,从储藏间的柜子里翻出了买空调送的电风扇,二话不说就挽起袖子开始组装。我反复强调家里不用电风扇,但不管怎么劝,他都将其理解为一种客气,而他,作为一个女儿的父亲,有责任完成这个工作。
终于,电风扇送来微风,我爸坐在沙发上心满意足。
自从那天晚上他走之后,电风扇就再也没有用过。直到有一天我实在觉得它碍眼,打算拆开放回箱子里收起来。但因为缺席了整个组装过程,我只能胡乱拧螺丝,最终,一个崭新的电风扇被我拆得七零八落,彻底报废了。
于是我妈好心地建议说,你家的钥匙别给你爸,要不然他隔三差五就会突然出现,闹上这么一出。
或许是被我没收了钥匙,或许是我妈作为榜样的力量特别显著,总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爸再也没有贸然来过我家。我们保持着各自的生活节奏,周末的时候我也会回去看看他们,住上两天,倒也其乐融融。
但我爸心底里这股想照顾人的劲头,总需要找到一个出口。
他的三姨80多岁了,有一个独生女儿,但工作比较忙,回家照顾老太太的时间并不多。于是,“去三姨家”成了我爸赋予自己的使命。
这些年,无论严寒酷暑,哪怕是下刀子,他都会不定期地跑去他三姨家坐一坐——就是那种没事拎着点东西跑到别人家聊天,吃顿饭之后再回来的“坐一坐”。
他觉得这是亲情的最好体现,有人惦记,有人关心,有人把你家当成自己家,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而他,就是传递幸福的使者。有时候我们出远门回来,哪怕累到几近瘫痪,他也会在小睡片刻之后强打起精神来,“我得去三姨家一趟”。
为此,我和我妈没少劝他,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家烦不烦你呀?
对我来说,家是一个特别私人的地方,除非特别亲近的家人和朋友,否则,我宁肯把两站地之外的咖啡店当成我的客厅。每一个闯入我家的人都会给我带来极大的精神消耗——好歹也要收拾一下吧,总不能穿得太随意吧,肯定要给人家倒杯水吧,哪怕是虚情假意,也要装作留人家吃晚饭吧……
有的时候我也试着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那个80多岁的独居的老太太,总有一个人,每周都会出现在我家门口,拎着水果蔬菜来看我;而我可能为此错过了午休,还要负责给他做顿饭。
你说,这是幸福呢,还是负担?
杜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