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6月22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要不要做第二批人

张伟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6月22日   07 版)

    一

    做第一批人,还是第二批人,这似乎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比如,你是第一个在朋友圈谈论《五十度灰》的,还是第101个?

    保罗·格雷厄姆著的《黑客与画家》里有这样一段话:

    流行的思想观点与流行的服饰产生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传播途径却很相似。

    第一批的接受者总是带有很强的抱负,他们有自觉的精英意识,想把自己与普通人区分开来。

    当流行趋势确立以后,第二批接受者就加入进来了,人数比上一批庞大得多,恐惧心在背后驱使着他们。他们接受流行,不是因为想要与众不同,而是因为害怕与众不同。

    带动流行的两种力量之中,恐惧心比抱负心有力得多。这就是流行的本质,衣着也好,思想也好,它使得人们没有自信。在新事物面前,人们会感到自己错了:这是我早就应该知道的事情啊。

    第一批人总是敏感的,虽然这种敏感未必一定能带来价值,但一旦他们走在了一个大浪的前头,他们就会获得成就感和影响力,甚至金钱。

    而且我相信,抛开个别运气极佳者,那些更宽容、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人,往往也总是引导大的潮流的人。我没有做过数据统计,但这一定不差。

    这些人有个共同特征。在看到一件新的事物(小到一篇文章的观点,大到一个社会趋势)时,无论它是否完善,是否出乎预料,甚至是否完全违背自己现有的价值和品位,发生在他们思维活动里的第一件事不是去寻找它的缺陷并否定它,而是会想,它这样不同,对不对?

    这个思维习惯,很多人都能理解,但并没有多少人能做到。相反,大多数人做的第一件事是维护自己已有的观念或生活方式,生怕那些不同的新事物比自己正确和先进。

    二

    关键是,假如我们并不是第一批人,也就是说,先锋已经指出了方向,流行已经造成,起初看上去有些颠覆的事物(同样包括文章或社会趋势)现在已经合理,并且成为新的主流了。我们要不要做第二批人?

    要不要做那种因为恐惧而追赶的人,这才是更多人要面对的问题。因为看上去我们总是在追赶,并且像格雷厄姆所说的,一边追赶,一边暗暗后悔:“这是我早就应该知道的事情啊。”常常有人谎称自己其实提前预知了某个潮流只是没有说出来,就是为了掩盖这种恐惧。

    做第二批人是安全的,可以避免被时代抛下太远,并且不使自己“与众不同”。也的确有人虽然落后一步,但同样赶上了浪潮的巅峰或者尾声而获得利益(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大概就是这种人)。

    但做第二批人同样有危险,因为看上去这只是在重复一个悲剧:拥抱新的固定观念或生活方式,直到它过时并且再次被先锋抛下。

    回过头去看,当初的先锋,一部分人融入了大众,成为第二批人中的一分子,另一些人则已经忙着去站在新潮流的前面了。他们看到流行事物与他们看到新事物时,思维过程的本质是相似的:不是忙着去肯定并拼命发现它的优点来说服自己,而是想,它这样雷同,好不好?

    因此,如果你不幸已经成为第二批人,恐怕要问自己,是要在这种可悲的轮回中永远当第二批人,还是大步迈过当下的流行,变成新潮流中的第一批人。

    或者说,要不要让自己成为那种别人讲完笑话、众人全部笑完之后,忽然反应过来,开始大笑的家伙;要不要成为死在沙滩上的前浪,然后站起来再当一次前浪。  

    三

    最后,还有第三种人。这种人说起来相对简单,他们并没有成为第一批引领者,也没有成为第二批追赶者,新潮流来的时候,他们站在原地不动;新潮流退的时候,他们还是站在原地不动。十年之后,潮流起起落落了无数次,他们仍然站在原地。相比之下,他们缺少第一批人的先锋感,也会短暂地被视作过时的老土,但这种“站在岸上不入流”的感觉,坚持到最后,就获得了独特的魅力。

    就像我们看待那些坚持用笔写信的人一样。有些时候,他们最终把自己熬成了独特的潮流。

    许多人读到这里肯定会这样想:我希望做第一批人,否则我宁可做第三种人,但事实上我却是第二批人。

    想想真有意思。

    (自媒体《世相》作者授权刊登)

心情不好时,可以敲心理老师的门
提前排队预约“温暖十分钟”
积极乐观的人更懂得寻求必要的帮助
要不要做第二批人
看台
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