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6月2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诸城团组织:微公益“牵手”互联网的甜蜜回忆

本报记者 邢婷 通讯员 孙颖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6月23日   07 版)

    2015年5月,团山东诸城市委第四季“征集微心愿 献爱微公益”活动专题发布第七天,历时3个月收集的全市困难青少年1809个微心愿就已被认领了1413个。这场发起于微信平台的“微心愿”认领倡议集中行动,迅速在网络空间形成“刷屏效应”,引发全城爱心接力,再次印证了互联网时代全民微公益的力量。

    号召力和行动力的背后,是团诸城市委长达一年多的持续探索。

    2014年夏天,作为团诸城市委品牌工作之一的“征集微心愿 献爱微公益”项目已进入第三个年头。自2012年启动以来,该项目已累计帮助全市6~16岁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心愿1735个,协调物资20余万元。

    单纯数据的增长已不能满足青少年对服务的需求,如何创新前行?这倒逼着团诸城市委积极求新求变。

    而这一年,网络上公益众筹、免费午餐、冰桶挑战等活动席卷全球,微博明星大V公益内容引发的高关注度,都让他们敏锐地意识到:互联网这一公益传播新平台将使公益行动更加大众化、透明化——而这,正与该项目一贯秉承的“全民微公益”理念相契合。

    此后,他们开始用互联网思维重塑微公益生态的新尝试。

    借力网络 搭建平台

    2014年3月,团诸城市委“微诸城·锐青年”微信公众平台正式运营。从一开始,就明确定位:“青春 公益 梦想”,做青年真正喜欢的公益平台。

    不下“行政式”的硬性关注任务,不发布“高冷”的“官样文章”,坚持定期推送高质量的原创公益宣传文章。一年多来,共发布微信303条,原创文章352篇,微信阅读点击量20余万人次,基本实现了对辖区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

    渐渐地,团诸城市委意识到微信受众面毕竟过窄,随即建立专门的“微心愿”网站。“网站的内容是公开的,受众要广阔得多,且全部信息随时可查,只要有心,随时可以参与,等于把过去‘节点化’才能开展的公益活动‘常态化’了。”网站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2014年7月,“小善大爱”微心愿网站上线运营。在这个网站上,每个孩子的微心愿页面都有简介,只需轻点一下对应的序号便可查看详细描述,操作十分便捷。  

    “以前我们收集和发布微心愿都是碎片化的,现在通过整合资源,将信息汇聚到一起,能使许愿者受到更大范围更有影响力的关注。而且从发布到认领、从募捐到支出,每一个过程都能通过平台及时公开,让公益活动更加成熟和透明。”团诸城市委书记代辉说。

    就是这样一个功能单一、设计简单的微网站,一经推行就吸引了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老板、社会组织和爱心个人等群体的争相注册,成为人们口中“阳光下的公益家园”。

    线上线下 互动互助

    平台建成了,影响力有了,如何最大程度发挥平台效用,有效开展公益活动?

    依托微信、网站平台,团诸城市委探索推行“线上发动、线下帮扶”模式,线上以发布公益微信、朋友圈转发、网站长期推介等方式,广泛招募志愿队伍、宣传和号召全民参与微公益;线下由爱心人士与青少年进行自主对接帮扶或举行集体圆梦行动。

    让人惊喜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之前的志愿者队伍组成相对单一,集中于在校学生、义工组织和镇街、市直部门团员青年,队伍虽庞大但相对缺乏灵活性,同时难以有效吸纳社会各阶层各行业人群。

    如今,借助微信、网站平台,团诸城市委经常收到志愿者留言,有时是报名的,有时是询问有关微公益活动情况的,更多的是对其工作的认可和鼓励。

    “过去我们常常困惑于青年在哪里的问题,但现在,这些可爱的青年却通过手机、通过网络自发地找上门来,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欣喜之余,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感动,让我们看到了当代青年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代辉说。

    公开、互动、灵活……既是信息传播平台,也是志愿者之间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还可以吸引更多热心人士参与微公益事业,在尊重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进行灵活有效的志愿服务资源配置,扩大志愿者队伍的多元化来源。

    利用网络平台,团诸城市委开辟了一条建设微公益志愿者队伍的新途径,形成了志愿服务人才“蓄水池”,源源不断地为全市的微公益活动提供补充,为微公益服务常态化备足发展“源动力”。 

    2014年以来,团诸城市委先后组织动员网络志愿者实地开展“义卖密州春·共圆大学梦”、“我为山区孩子捐一件棉衣”、“微心愿接力”等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仅2014年,团诸城市委依托平台推介,先后帮助困难青少年2000余人次,协调物资30余万元。

本报记者 邢婷 通讯员 孙颖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6月23日 07 版

微公益牵手互联网 当心“发动机”变“烫手山芋”
诸城团组织:微公益“牵手”互联网的甜蜜回忆
憧憬“牵手”未来
汤明磊:我为什么放弃哈佛奖学金
中国创业第一街来了“青年e站”
河南首家市级青农联服务大厅设立
“大德兴邦”十六岁公民责任感教育样板活动举行
航天青年捐献骨髓 苏州患者重生有望
图片新闻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