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智慧校园、学习型学校、生态校园、绿色学校等逐渐被各种研究聚焦,学校的改革是备受关注的主题。现代学校应该什么样儿,应该提供怎样的学习环境?这些问题始终是许多教育家、教育领导者及相关支持者热衷探讨的话题。
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今天联合发布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当前各地开展的“智慧教育”的探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大量伪概念充斥,很多公司打着“智慧”的旗号却“新瓶装旧酒”,亟须政府的积极引导与规范。
据介绍,该报告由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黄荣怀教授牵头,联合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和学者,以及50多位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英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共同完成。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早已从最初“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模式,过渡到多媒体教室的网络课堂,正在向“人手一机”的移动课堂进军。
报告项目组指出,原本较封闭、单一的教学形态,因为多元、开放的教育理念的冲击而使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学校在面临这种挑战进行改革时经常会失败,很难对课堂教学与学校产生真正的影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学校打造的适合师生发展的学习环境是关键。
报告项目组认为,教育变革的真正发生,在于营造一种宽松的鼓励创造的文化环境与学习氛围,使得教育改革自下而上地发生在教学一线,发生于每一个学校,而不是简单机械地移植一所学校成功的经验。
基于国内外学习环境建设现状,结合国际研究动态,报告项目组提出一些学习环境的构建结论。
比如,单一形态的普通教室转型为多功能、多形式的学习区。
以欧洲学校联盟2012年成立未来教室实验室为例,实验室在物理空间上是由一间会议室和一个巨大的开放式空间组成,但由6个学习区组成,分别为互动区、展示区、探究区、创造区、交换区、发展区,每一个学习空间侧重于特定的教和学领域,如探究区在物理空间上,能够灵活地、快速地改装成便于小组学习、配对学习或者独立学习的形式,并在一个设计和布局精巧的互动演讲区域内,鼓励互动与反馈,支持结果分享。
再比如,信息化学习环境朝着智慧学习环境发展,高度互动、自然交互等信息设备渗透在课堂之中,并成为学校与外部世界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渠道。
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开展未来教室项目,颠覆传统课堂模式,采用灵活式座椅与平板电脑及电子双板课堂教学系统,逐渐开始利用“云端教室”信息化课堂教学环境,深度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逐步从浅层次的工具化应用转变为以技术为支撑的深层次、体系化教学变革。
报告项目组还认为,学校信息化对促进家校联系、学校管理、学校发展有显著性作用;学习环境优化与教学创新之间具有双向促进,且逐渐注重与当地的文化及理念的融合;虚拟学习空间在面向不同的人群(在校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学习者)应突出应用特色并有较好的助学策略。
报告项目组建议,国家应重视智慧学习和环境与个性化学习环境的研究,利用云计算等技术,逐步推动与区域教育资源平台和企业资源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共同服务于各级各类教育,为资源提供者和资源使用者搭建起网络交流、共享和应用环境。同时,加强科研支持力度,积极在各地开展示范实践,探索不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组织方式和有效的教学模式,总结典型经验加以推广,推进资源共建共享、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环境建设。
本报北京6月23日电
本报记者 原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