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菜系、各式菜馆在全国各地开花,相互融合。这背后是全国范围内人口流动迁徙的大趋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孙凤向记者介绍说,我国人口流动呈现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趋势,而气候原因使东北老人也成为了一支流动大军。
中国青年报:目前我国人口流动呈现什么趋势?
孙凤:从范围上看,人口流动规模很大。从方向上看,人口主要是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在沿海地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京广线这一带上聚集的人比较多。
中国青年报:不同的流动方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孙凤:以湖南为例,它挨着珠三角地区,早期去广东那一带打工是湖南人口向该地区流动的主要原因。因为广东省是我国大陆改革开放最早的省份,经济条件比较好。这些打工者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一部分回到湖南,一部分选择去其他地方发展。
东北人向外流动的原因则比较复杂。一方面,东北的市场化改革给当地的产业带来非常大的调整。第二产业比例下降,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就需要转型,但是东北的第三产业发展得并不好,并不能马上接受从第二产业转过来的劳动力,所以这些劳动力必然向外流动。流动出东北后,这些劳动力继续在别的地方从事第二产业,但更多的是从事第三产业,因为产业结构调整是全国性的。
另一方面,东北的气候导致东北老年人外迁。人口的流动大多数是劳动力流动,但东北的老年人也是很大的一支流动大军。出于养老、长寿的考虑,很多东北老年人向南方流动,比如海南这一带。
中国青年报:人口流动产生了哪些问题?
孙凤:第一个问题是每年都有周期性的往返迁徙,比如过节的时候。第二个问题就是跨地区的迁徙导致社会上出现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问题。因为在流动的时候,人们很难带着孩子,带着家属。而且由于户籍的限制,这种长距离、跨省份的流动导致孩子在异地读书上学成为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所以老人和孩子被年轻人留在老家。
对于迁徙地来说,一方面,流动人口大部分是劳动力,对迁徙地的经济发展有着正面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治安问题,大量的流动人口需要警力、公共服务的大量增加,在人口管理方面可能会带来很大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第一,需要尽快安置流动人口,充分将流动人口本地化、市民化。第二,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年轻人流动时能带着家属、孩子,这样会弥补很多社会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