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7月0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谁在娇惯考生家长“坐地起价”

邓海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7月02日   02 版)

    北大、清华抢生源的恶战持续发酵,也引发了考生、家长一些不正常的做法。有招生组老师透露:一名考生家长得到北大承诺,可得2.5万元奖学金;随后,以此向清华要价,得到4万元的许诺;又转头跟北大说,“清华承诺我们4万了,你们看着办”;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把孩子“卖出”一个满意的价格。(《华西都市报》7月1日)

    当名校互相给高分考生递送对手的“黑材料”,或想尽办法切断“准新生”与对手学校的一切联系时,家长两边“讨巧”,不过是依葫芦画瓢,而赐予家长“议价能力”的,显然是乱象丛生的招生市场。

    一切都依规矩办,高分考生及家长哪会如此“傲娇”?2015年,因为“微博演义”,互掐了N年的北大、清华,终于将由来已久的招生积怨,捅到了台前。6月29日,教育部新闻办微博“微言教育”首次回应两校争抢优秀生源一事,重申了高校招生工作中应遵守的纪律,称“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学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这个表态,不过是对今年2月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的重申。问题是,这对遏制高校间的不正当招生竞争管用吗?

    如果从我们高等教育的现存及未来观之,“家长坐地起价”的现象以后只怕还会更多的出现。6月初发布的《2015高招调查报告》显示:以山东为例,2014年全省高考报名人数为63.6万人,尽管已实现回升,但仍连续几年未能完成招生计划;河南也如此,2012年以来连续3年未完成招生的比例都超过当年招生计划的10%;安徽与河北也已连续两年没有完成招生计划。显然,未来的考生争夺战只会更激烈:一是名校“掐尖”抢高分生,以此捍卫圈内地位及政策资源的话语权;二是一些普通高校“饥不择食”,使出浑身解数疲于应付生存危机。

    不管承认与否,我们的高等教育已部分进入“买方市场”。高校应从争抢生源转向吸引生源,应该考虑如何服务好考生而不是一味的讨好高分生源。

邓海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7月02日 02 版

“唯分数论”下,高校招生很难专业化
基层政府不能因财政紧张走“野路”
谁在娇惯考生家长“坐地起价”
一些领导干部真没时间“亲自上课”?
要让校友热爱母校,请先善待学生
天气太热 能否给电动车加伞
他们为何敢敲诈勒索官员
灯下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