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读一个国际化学位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了。截至7月上旬,西交利物浦大学(简称“西浦”)共收到上千份国内外学生的硕士申请书,该校已经发出了321个录取通知书,其中55人获得减免一半学费的奖学金。
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奥地利、印度、泰国等52个国家的学生申请读研,其中还有一些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中国学生。
被录取的学生在为期18个月的学习期满合格后,他们会获得中国教育部认可的、由英国利物浦大学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
培养以就业为目标的硕士
西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介绍说,英国硕士一般有两种,授课型硕士和研究型硕士,学制大体是一年,前者大都以直接就业为导向,后者主要为博士研究做准备。
国内研究生一般是两年制或三年制,近年来,中国硕士教育也进行了改革,现分为专业型硕士和研究型硕士。专业型硕士是以就业为导向,研究型硕士是为了更深入研究做准备。且学制大都相应缩短,很多学校不再是过去的三年,而是两年或两年半即可毕业。
西浦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一年半,整合了中英两国硕士培养制度的优点,在课程设计和培养模式方面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既符合国际标准,如国际认证,包括土木工程、电子电气、建筑设计、会计等很多专业学位的国际职业认证;又切近中国本土实际,如强化中国学生的英语能力、外国学生的中文训练,利用学校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和长三角的地理优势,加强与企业的互动与合作。
席酉民教授说,作为一所中外合作大学,而且授予学生国际学位,西浦参照英国的体系,将硕士分为研究型硕士和教学型硕士。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教学型硕士数量相对较多,并针对中国具体国情,学校对英国教学型硕士的课程设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尽管绝大多数教学型硕士以直接就业为导向,但对于那些改变思路想继续深造的学生同样可以报考国内外的博士。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系14级研究生吴剑青认为,在国内读一个国际学位性价比更高,既能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又能充分了解国内行业发展形势。
在此之前,他本科在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主修计算机专业,在做了一番比较后,他选择到西浦读研究生,目标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学生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西浦的老师和学生都来自世界各地,专业课老师很多来自以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大家之间的沟通都离不开英文以及英文邮件,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而在国外,因为中国留学生扎堆儿,除了上课,留学生们大多数时间也还是和中国人在一起,并没有完全融入当地社会。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浦国际商学院2013级研究生张帆没想到为了一份报告他的导师会这么认真,企业战略分析课考核方式有一项是做一份商业报告。导师带他们坐火车去到山东的一个造纸厂参观,了解行业的真实情况,并与当地企业高层进行一系列的交流。在教授的指导下,他们完成了长达54页的全英文商业报告。
张帆感受的另一个不同是考试,考试没有选择题、判断题,多数是论述题和案例,没有标准答案。很多科目的考试都是给出5~6个题目供学生选做。他认为,这样可以综合地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让那些想要靠考前死记硬背或是靠运气取胜的学生无机可乘,从而促使大家在平日里认真学好每一门课。
张帆感慨地说:“这让我学会了独立、辩证地思考问题,系统性地分析问题,领会到知识不只停留在书本上,更多的是把学习方法和辩证的思维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整个学业过程中,除了紧凑和严格的教学外,我们更强调问题意识、研究规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席酉民教授介绍说,由于学生来自世界各地,考虑他们的背景、语言、想融入中国的实践环境和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需求,我们最后确定西浦教学型硕士课程为一年半。
其原因有三点:首先,为帮助他们实现全球性就业的可能,中外学生需要在此期间强化其沟通能力和英语/汉语的能力。第二,除了上课以外,学生需要切近实践,加强与企业或研究问题相关的部门的合作,开展相应的研究项目,完成硕士论文。做项目和论文,不仅有利于学生训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提升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学生整合所学知识,将其运用至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三,通过开展项目,学生与企业的关系也更为紧密,不仅利于研究问题的发现、好奇心和兴趣的提升、利用自己的学识贡献社会,还利于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和世界500强企业一起培养硕士
坐落在长三角最前沿的制造基地——苏州工业园区,西浦在培养以就业为目标的研究生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学校附近就有上千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际合作企业,包括上百家世界500强企业,其产业发展和研发水准国际一流。
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血液中就流淌着开放的基因,除了严格的学术训练和国际一流师资队伍的指导,学校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专业专门聘请了一定数量的实践教授或副教授。这些教授大都是横跨学界、业界的一流专家,他们既有学术训练,又有国际企业多年工作经验或有创办企业的经历,与企业有最直接的联系。另外,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资助下,学校还从企业直接聘请合格的兼职教授。所有这些措施,都是鼓励和支持师生“做有实践的理论”,如果就业,“做有理论的实践”。
《苏州工业园区2011-20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强化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作用。在园区管理者看来,这里不仅填补了苏州的高等教育洼地,更成为独墅湖乃至苏州的人才“蓄水池”。
席酉民教授认为,整合全球教育资源发展起来的现代国际大学,身处号称世界经济发动机的长三角,有类似美国硅谷美誉的“东方慧湖”,以及经济转型和社会升级的前沿阵地,这为师生更好地融入实践和营造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氛围提供了地理条件。同时,西浦与园区跨国企业及政府的紧密联系与合作,不仅加强了研究生的学术敏感性,更为师生融入社会提供一个绝佳的机会。例如,汤姆斯路透与西浦合作设立了全球实时数据金融研究中心,IBM于西浦合作设立大数据分析中心,等等。
2015年3月4日,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服务巨头——美国威尔希尔公司在苏州宣布成立中国分公司。当日,威尔希尔还与西浦国际商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紧密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新一代的投资人才,探索并在未来建立威尔希尔-西浦国际商学院(Wilshire-IBSS)的高水准的国际研究中心。
签约会上,公司领导强调之所以落户苏州,是看到了西浦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以及优秀的学生资源。这直接让西浦的学生从中获益,当时正在西浦国际商学院读研的计琼就获得了在苏州威尔希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实习的机会。
在西浦的全英文学习经历让计琼在实习期间毫无语言障碍,并且将课堂学习的理论基础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据该公司总经理徐亦涛介绍,威尔希尔希望吸引那些接受过专业教育、工作积极性高、并且具有国际思维的金融服务型人才,而西浦的毕业生恰恰满足了这些用人需求。公司刚成立时招聘的10个员工里有9个毕业于西浦,剩下的一个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参加面试的总裁Sandro Fusco笑称,“西浦的学生太优秀了,你们就是中国的哥伦比亚大学!”
据了解,以金融会计领域学生为例,目前已经毕业的三届硕士毕业生中,学生就业的单位包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威尔希尔、知名投资银行等机构和世界500强企业,当然也有部分毕业生赴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及海外名校继续攻读博士。
近年来,西浦已陆续成立了10多个研究院、正在筹建1个国际创新港和1个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这些研究院和机构给予企业的合作以组成一个国际级的研究创新群落,为西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平台和环境。例如,研究院的成立标准是要求有国际一流的学者、有国际的研究合作网络、有国内的合作网络、有国际级的研究项目以及可以提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水准的研究成果和咨询服务。西浦正在整合全球资源,促进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