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骆家辉乘坐经济舱、奥巴马打伞、希拉里竞选视频的传播,美国利用新媒体推动外交工作的做法渐渐为人熟知。其中,有些经验值得借鉴,有些做法则需要我们寻求对策。
美国在推行新媒体外交方面,主要有六大招数。
第一,高举旗帜,理念当先。
美国人做事,首先要认为它是“正义”的、有利于全人类的,然后就高举这个旗帜进行大张旗鼓的推广。不管别人怎么说,至少他要这么表述。
推动新媒体外交背后的理念是自由,实际口号是推动“互联网自由”。2010年1月21日,希拉里在美国华盛顿新闻博物馆(Newseum)发表题为《互联网自由》的演讲时表示,美国已经将不受限制的互联网访问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优先点。以此理念展开行动,为的就是抢占道义上的优势和制高点。
第二,领导带头,高度重视。
奥巴马当选总统,和他善于利用新媒体大有关系。因此,对利用新媒体推动外交工作高度重视,他带头起到了表率作用。除了Twitter外,奥巴马还四处开设社交账号,Facebook、Google+都有,可谓不遗余力。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奥巴马也会选择在一些社交媒体上露面,而不仅仅出现在传统的报纸杂志上。
希拉里一上任,就大力支持社交媒体,将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列为美国“21世纪治国方略”(21st Century Statecraft)的重要措施。2010年1月7日晚,她和奥巴马在白宫小范围宴请10名美国IT界高层时指出,美国21世纪的重要策略就是利用Google、Twitter和YouTube等技术力量来推动外交。
第三,引进专家,知人善任。
美国政界、学界和商界,有一道“旋转门”。今天还是商界巨子,明天可能就成为财政部长,如鲍尔森;从总统或国务卿位置上退下,转身也可以成为商人。吸引专家、学者进入政界,负责专业事务,是美国多年的传统。在利用新媒体推动外交工作时,也不例外。
美国大力启用社会化媒体专家,负责社会化媒体外交的组织策划和领导工作。身兼奥巴马和希拉里的高级顾问的艾历克·罗斯(Alec Ross),被称作美国新媒体外交的“三驾马车”之一,他是美国国务院推行社会化媒体外交的灵魂人物。
2010年1月21日,希拉里在关于技术政策的演讲中,正式抛出了“网络外交”的概念。这场讲话的幕后推手是国务院创新高级顾问罗斯。
创新高级顾问是美国国务院新增职位,希拉里交给罗斯的任务是:研究如何利用网络为美国外交服务。罗斯深谙技术和政治的结合之道,21世纪之初,他就致信比尔·盖茨等IT界巨头,筹集资金用以“填补不同社会层级间的数码沟壑”。作为创新者,他被《赫芬顿邮报》、《新闻周刊》等多家媒体列为影响新媒体的关键人物。
另外,杰瑞德·科恩、安妮·玛丽·斯劳特、本·斯科特、查德·波利等人,都是美国社会化媒体外交方面的顶级专家,受聘进入电子外交办公室等部门工作。
第四,有的放矢,融入本土。
美国的新媒体外交,不是设立一个网站,爱谁来谁来,爱谁看谁看,而是有重点地突破,不是平均用力。也就是说,和哪个国家关系不好、哪个国家对美国的威胁大,就对哪个国家重点发力,重点“关照”。比如说,古巴、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俄罗斯,就是美国新媒体外交的重点领域。当然,中国更是不可忽视的。
为加强对伊朗的渗透,在两国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建立了“美国驻伊朗虚拟大使馆”,大使馆有英文和波斯文两个版本,直接与美国国务院波斯语社会化媒体相呼应,给伊朗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的数字外联小组(Digital Outreach Team),则重点关注一些阿拉伯语、波斯语以及乌尔都语(UrDu,巴基斯坦官方语言)的网站、博客及论坛,并参与各种在线互动,其主要任务是阐释美国外交政策及防止信息误导。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小组并不隐瞒身份,不是“水军”,他们公开表明自己是美国国务院的工作人员。
第五,循序渐进,重视青年。
通过网络的沟通、交流来改变其他国家民众的看法,需要细水长流,难以一蹴而就。用美国官员——负责公共外交事务的副国务卿塔拉·索南夏恩(Tara Sonenshine)女士的话说,是增进了解,而不是让人喜欢美国。
塔拉在和我聊天时,曾表达过美国新媒体外交的理念。她说,社交网络绝不会取代人与人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坐在饭桌前,倾听与家人之间的谈话,仍然让人觉得妙不可言。但是,社交网络所涉及的广度更大,比如,能在同一时间与多人交谈的功能,就非常强大。她对“科技增进关系”持乐观态度,“我的副国务卿办公室会积极推动各种方式的交流,包括通过社交媒体、新技术,特别是那些为青少年所喜欢的方式。”
第六,部门协调,齐头并进。
2009年2月23日,白宫任命了一批新媒体技术人员,充任奥巴马私人班子的网络顾问。尽管没有独立部门,但白宫对外将这些顾问及其助手统称为白宫“新媒体小组”(New Media Group)。
不少白宫网络新贵是从2008年大选中脱颖而出的,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梅肯(Macon Phillips)被任命为“新媒体小组”主任。他在2008年一手打造了“改变”网站,为奥巴马聚拢网络人气。这个小组吸纳了美国IT界精英,比如,小组“公民参与项目”负责人卡蒂(Katie Stanton)曾是Google公司的产品经理。
打造亲民形象的同时,奥巴马并未放松对网络安全的警惕。2009年5月29日,奥巴马对外正式宣布设立白宫网络安全办公室,年届60岁的施密特(Howard Schmidt)走马上任,成为首任办公室负责人——网络安全办公室协调官。此时,距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就美国网络外交新政发表讲话正好一个月。
网络安全办公室属于总统顾问班子的一部分,由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和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共同管辖。该办公室并不直接拥有制定政策或获得预算的权力,但办公室负责人必须定时向奥巴马汇报工作并与之就单个问题进行沟通协调。
在白宫和国务院积极介入网络事务之前,美国网络安全主要由国土安全部负责。国土安全部于2003年6月成立国家网络安全科,下辖100多名员工,管理美国的网络应急系统和险情处理程序,同时保护政府网站免于受到黑客袭击,是美国的“网络警察”。
有评论认为,如果说国务院和白宫下属网络部门的职能,是对外伸出触手和对内协调作战,那么,国土安全部则将一如既往地构筑美国网络防护甲。
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