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7月1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培养一个指挥家有多难

本报记者 王烨捷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7月13日   12 版)

    上海音乐学院8名指挥专业的学生日前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高峰——以一名指挥的身份,真正指挥一支专业交响乐团的演出。他们每个人会负责某一交响乐的序曲或是某一乐章,完整地参与整场音乐会排练、走台及演出。演出的地点,是全上海公认条件最佳的上海音乐厅。

    这在过去,令人无法想象。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曾这样表达心中的感慨,“我指挥专业毕业留校多年,才捞上过一次真正上台指挥的机会!还不是上海音乐厅。”

    从2010年至今,上海音乐学院指挥专业从本科到研究生共60余人中,已经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走上过舞台。学生跨上舞台的一小步,却昭示了中国指挥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一大步,上音人把这种新型的、真正上台练手的培养模式称作“未来指挥家”项目。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堪称“奢侈”的专业。你可能无法想象,当综合性本科院校学生几百人齐聚一堂听一名教授上课的时候,上海音乐学院指挥专业的学生,却在按次序轮流接受老师的指导——标配是,3个老师,辅导一名学生;上课标准是,没有标准,教会为止。

    3个老师的分工也很“奇特”,两名老师负责弹钢琴,一名老师负责指导。其中负责弹琴者的任务是,用钢琴模拟出一个交响乐团中各种乐器的声音,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弦乐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等木管乐器,小号、长号、大号等铜管乐器,还有木琴、排钟等打击乐器。

    一个真正的交响乐团,大约由60人到80人组成。但指挥专业的学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指挥”由两个钢琴老师组成的模拟乐团。全国的指挥系,都是这个状况——用“双钢琴”来模拟整支乐团进行指挥教学,教学地点就在教室里。

    上音指挥专业研二学生卡德丽娅说,一名指挥专业毕业生,从毕业到真正站上舞台指挥的过程,大约需要10年。这一过程中,你有可能给指挥家拎拎包、递个笔,也有可能在乐团打打杂,“能熬过这10年的人非常非常少”。

    中国交响乐本身起步较晚,指挥人才的匮乏直接影响我国交响乐的发展和壮大。据一名业内人士透露,在国外一些知名的音乐院校,指挥专业的学生可以有机会指挥自己学校的乐团,指挥与校方合作密切的知名社会乐团,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机会颇多,“他们可以为了排一场歌剧、搞一次演出,集中训练,放弃某段时间的理论学习,但我们不行。”在我国,尽管也有些经济发达城市、省份的教育部门在尝试推进艺术实践,但“可持续性”问题上仍有缺憾,因为经费和其他各方面原因,学校方面做一两次尝试不难,但很难坚持做下去。

    前不久,上海音乐学院研三学生薛源向奥地利维也纳的一所音乐院校递交了留学申请。他申请材料中的一大亮点,就是指挥视频。从2010年以来,薛源已经有过上台指挥10余次的经验,这是他最拿得出手的一笔宝贵财富。

    对一个指挥家而言,他们的履历中最光鲜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这些合作乐团和曲目。对一个学生而言,指挥一场交响音乐会,就等于是同数十名专家同台演出。

    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要在业务能力上足够专业,还要学会如何“做人”。“这是一门艺术,只有在实际指挥中才会碰到,课堂里面学不来。”卡德里娅说,对不同水准的乐团,她得学会调整不同的说话语气,碰到“老师级”的乐手,她要谦虚;碰到“学生级”的,她则要学会做一个和蔼的老师。有很多次,资深乐手主动来与她探讨,在哪几个节点上,是否可以重新斟酌不同的处理方式,“我的老师,一下子从3个,变成了几十个,而且是实战。”

    研三学生薛源,则从2010年那个上台指挥“腿都发抖”的青涩学生,成长为一个指挥10多场各种音乐会都很从容的“老师”,获得了第二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金奖、最受乐团喜爱奖;学生陈涛代表中国参加第51届贝桑松国际青年指挥大赛决赛;学生彭菲,一毕业就成为上海民族乐团指挥;学生王丹毕业后任天津歌剧院指挥。

    上音艺术处处长陈明说,培养一个优秀指挥家,最关键的是要改变“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艺术实践上谋求突破。

看上去很美的留学计划怎么失控的
乐观勇敢便是人生的晴天
我为什么不会太早让孩子出国读书
培养一个指挥家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