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7月1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我为什么不会太早让孩子出国读书

冯玥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7月13日   12 版)

    我女儿刚满8岁,读小学二年级。几乎从她出生至今不断有人问:你打算什么时候送她出国?

    说实话,我一直不认为出国读书是个必选项,尤其在初等教育阶段。

    对于像我们这样中等收入、在可见的未来也不太可能有发财机会的家庭来说,孩子中学就去国外读书,虽然说不上砸锅卖铁,但也要勒紧腰带,还多半要一家人分居异处,最关键的是,为什么呢?

    因为工作关系,我和爱人曾经驻外两年。在基本没有经济压力和语言问题的异域,我们两个成年人尚且觉得适应有困难,那种和身边世界产生不了联系的文化疏离感,让我们任期一到就急急回国。我身边也有在国外拿了学位并且有不错工作机会的朋友,因为同样原因选择回国的。

    很难想象,一个正值青春期、叛逆期,心理和情绪都跌宕起伏瞬息变化的孩子,被丢进一个陌生、语言半通不通或者完全不通、学业压力紧迫、远离朋友的环境,要面对怎样的心理风暴?当面临危机和情绪崩溃时,他如何自处,是否了解何处求助,能否生发出自我调解的能力?如果没有想清楚这些问题就替孩子作决定,我觉得不是负责任的父母。

    国内教育的确有诸多问题,无可辩驳,然而正如国外教育也同样不完美一样,这并不是一个零分一个一百分的选择。在舍弃一种选择时,应该考虑各种而不是以优比劣。

    复旦大学一位英语老师,曾给大一学生布置了一道考题:默写十二星座英语单词及音标,错一处即10分全失。意在让学生明白学英语不在IQ多高,而是要下死功夫的。他觉得这是一道送分题,结果拿到10分的同学寥寥无几。

    媒体如今对国内教育问题的某些批判,也多少有妖魔化嫌疑。没有学习不需要付出努力,英语单词就是要死记硬背,数学就要重复练习,语感只能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学习的必由之路。不惟中国孩子如此。真正优秀的国外中学,学习压力绝不会比国内轻松。如果只是冲着国外教育的“轻松快乐”而去,那多半是想得太简单了。

    更有不少孩子对国内学校教育的适应不良,根源恐怕还在自己,在家庭。

    父母与孩子亲密接触,建立起良好亲子关系的时间窗口,大约也就十来年。在尊重天性的基础上,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意志、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才应该是父母之责的重中之重。机会窗口错过了,再做修补,即便费更多时力也未必能挽回。

    而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与养从小缺课,在爱的名义下或者控制或者高压,或者放任自流溺爱纵容,或者觉得是为他好而替他安排一切……从小一步步埋下的“因”,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渐渐暴露出“果”:

    丧失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找不到对探索自我和这个世界的兴趣。从来不被尊重意愿与选择的人,生发不出内在的自我价值感和责任心。没有内在动力,不是出于自由意志选择下的道路,遇到困难,就难有坚持的自信和意志。

    体现在学习上,成绩自然难如人意。而这些因素不仅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有莫大影响,在成年人也是需要持续修炼的功课。以为换个不一样的地方就会一切不同,也只能说是一厢情愿。

    任何学校教育都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天赋异禀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送孩子出国读书都不是小事,作出这个决定的父母,势必都经过种种考量。于我,当孩子建立起基本的身份认同,性情、心理相对稳定,拥有起码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力,模糊感觉到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方向时,才是孩子出国学习的合适时机。

    为什么孩子要出国读书?不是因为不能适应此处,被迫的逃避,而是体验更丰富更广阔世界的路径(只为镀一层金粉不知骗谁玩的三流野鸡学校不在此讨论之列)。和我们小时候一本英文课外读物也难觅不一样,网络时代,只要有兴趣和目标,以及为此努力的意志力,最不缺的就是学习的方式和途径。

    父母之责任,我觉得始终是帮助孩子认识发现自己喜欢的,鼓励他把喜欢变成擅长的努力,支持寻找相应的社会机会,安身立命。这个过程,应该从小开始,至他离家独立,像一株植物,依据种子特性,配合恰当的土壤阳光水分,适时修剪,开花结果,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硬要让橘子长成苹果。

    教育的终极问题,要指向的其实是作为人的本质:你从哪里来,你是谁,要到哪里去。父母涉及的种种选择,归根结底,涉及的也是父母的人生观,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否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和意义,是否尊重他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并不是你希望他成为的样子。

    出国读书,只是漫长成长过程中的一环,前因,后果,环环相扣,决定着这一步为什么要走,怎么走。

    每个孩子的天性个性不同,生长际遇不同,家庭的资源不同,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是各有不同甚至天差地别,而这种种,都是论及“教育”发生作用时的必然因素。当泛泛的规则和原理运用在每个家庭,以及每一件具体的事情时,常常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所以,在这个题目下的结论,不同家庭各有不同,只不过作出结论的价值坐标都有哪些,权重如何,却可互相借鉴参考。

看上去很美的留学计划怎么失控的
乐观勇敢便是人生的晴天
我为什么不会太早让孩子出国读书
培养一个指挥家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