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晚,一则优衣库试衣间的不雅视频,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热传,时长一分多钟。视频里,试衣间外面的广播中传来“亲爱的顾客您好,欢迎光临优衣库三里屯店铺”。目前该视频已在网络上被删除。有网友指出,这或为优衣库营销炒作,优衣库官微发声否认营销。(综合澎湃新闻网、《新京报》7月15日)
要说这段视频是否具有吸引力,答案不言而喻,短时间内的粉丝聚合力和刷出来的流量就已经给出了证明。至于这种行为是不是恶意炒作,我不想过多论述,想问的只是,在整个事件发酵的过程当中,涉事人物的隐私权等公民权利,又有多少人去关注了?而这起事件就纯粹是一起娱乐新闻吗?
就目前来看,尽管该不雅视频已在网络上被删除,但在不少微博的回复下面,我们仍旧能够看到“跪求种子”、“拿好不谢”、“请叫我活雷锋”等类似的网友回复。除此之外,各种技术贴和分析文章,都将视频中的人物截图当做素材来展示自己的“智慧”,更有不少商家居然以此为商机,在此事件基础上进行恶意的营销和炒作,甚至将视频截图当做logo来谋取商业利益。在全民的娱乐狂欢中,个人权利显得如此渺小和脆弱。
说这些话,并不是在刻意地反人性,而是对于这起事件,在很多细节没有厘清之前,我们应该对当事者的权利抱有敬畏之心。说白了,对于不雅视频的态度,我们更需要将其放置于法律和权利的框架里来打量,而不是将人性中的窥私欲表现得如此赤裸裸。比如,不雅视频的上传者是谁?如果是他人恶意上传,又是否违背了当事人的意愿(尽管当事人的行为欠妥当,但其隐私权依然需要被尊重)?优衣库到底是否涉嫌恶意炒作?网络发布平台有没有责任?这些具体细节的厘定,直接决定着相关人士法律责任的承担。
但就是这么一起严肃的事件,却硬是成了娱乐新闻,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人们在单独讨论隐私权等公民权利的时候,说的冠冕堂皇,有理有据,可一旦某个事件满足了人们的窥私欲或者娱乐心理,曾经那种对权利敬畏的心理,就会在人性弱点的作祟下被消解殆尽。而这些事件所包含的元素也不外乎色情、凶杀、暴力,以及一些不涉及公共利益的名人隐私。
说实话,能把这种心态演绎得淋漓尽致的事件,倒还不是此次的优衣库不雅视频。犹记得前段时间的深航艳照门事件,紧随某著名主持人饭桌言行被偷拍一事之后发生,而当人们在拿着隐私权来为后者辩护,并谴责视频发布者时,面对深航艳照的流出,不少人回过头来就直接问了一句,“种子在哪里?”由此可见,不是人们不知道对公民权利的尊重,而是在无成本的网络发言中,公民权利或许成了达成个人自私目的的牺牲品。
其实,这正凸显着当下真实的网络生态。在网络平台上,那种直接的人身攻击、人肉搜索等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都会激起公众的口诛笔伐,但一旦涉事的元素中增添了某些新的元素,迎合了公众的某种私欲,人们便无意识,甚至是有意识地成了隐性网络暴力的一员,而优衣库不雅视频事件无疑是一个新的例证。可以预见的是,在公民权利得不到切实保护,网络发言毫无成本的前提下,优衣库的不雅视频也绝对不会是一个终点。
张松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