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亓洪良 记者林洁)近日,广东江门市在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评审中获得第一名,成为全国15个示范城市之一,竞得6亿元国家支持资金。这一次,传统工业大市江门因为小微企业发展吸引国人眼光。
江门面积占珠三角1/4,东接广佛和深港澳“两大龙头”,是珠三角西进辐射大西南的重要枢纽,也是近年广东力推的珠西战略的策源地和主战场。2014年,江门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13.8%。而作为广东传统工业基地,江门拥有摩托车、纺织产业、水暖卫浴、绿色光源等2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目前,小微企业占江门全市企业总数的96%,营业收入占47%,就业人数已经超过一半。另一项数据表明,江门拥有8个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11个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在广东省地级市中均排第二。
江门市市长邓伟根表示,成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城市是江门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已经把小微双创作为江门制造强市2020战略的重要引擎之一。
小微企业呈现“满天星”状,与江门市政府的几招“先手棋”密不可分。“江门敢想敢为、先行先试,促进投资便利化、服务便利化、融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邓伟根概括。
今年4月,江门率先出台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公布涉企行政事业收费目录清单,成为广东“第一个吃螃蟹”的地级市。此项举措,将为15万家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减负1亿元。而从7月1日起,江门执行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清单,将进一步为企业减负。
江门小微企业众多,如何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让它们进得来、活得下,还要管得住。在服务上,江门政府有许多“第一”。
江门是全国第一个开通“微市长”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的城市,可以为投资者和市民提供24小时的在线服务和办事服务;打造了广东省第一个面向企业的政企信息互通平台,汇集全市30多个涉企政府部门为企业提供服务,注册企业超过2.2万家,每月推送政务信息超过20万条;率先实行工商四项业务“同城通办”,建立“黑名单”制度,打造了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和管理平台,坚持放管结合。今年以来,新发展市场主体户数同比增长了35%,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同时,江门成立了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服务中心,创造性地通过“政银保”解决农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建成全国首个跨境电商“单一窗口”,实行关检合一、一站式作业,促使今年跨境电商爆发式增长。
“这些探索和创新,最终目的是要为小微企业提供‘一门式’便捷服务,创造‘收费就低不就高、办事就简不就繁、服务就近不就远’的良好营商环境,以顺应小微企业对政府简政放权的期望和诉求,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壮大。”邓伟根说。
江门将针对国家6亿元的支持资金,按照1∶6.5的比例,配套39亿元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财政资金,并通过机制创新,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撬动超过800亿元的社会投资,力争3年内实现小微企业就业目标、创业目标、创新目标的“三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