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一排排风机,迎风旋转。一台常见的1.5MW风机,理想状态下,每年可以产生350万度清洁能源,支持1160多户家庭全年用电。但由于种种原因,每个风场都有相当比例的风机不能满发,损失很多电量。
面对大量的“问题”风机,国电龙源风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胥佳,每天的工作不是在给风机“看病”,就是在赶赴“看病”的路上。
随着大数据的兴起,胥佳敏锐地意识到这其中大有可为:如果将一台台风机运行背后的数据碎片关联起来,挖掘出数据背后的价值,研发一款智能风机性能监测软件,就可以快速诊断并修复故障,大大提高绿色能源的发电量。
胥佳带领这支平均年龄29岁的青年团队,在国内风电性能监测技术上开始“零起步”。
他们借鉴国外领先企业的做法,将商业智能理念引入分析软件中。以前分析一个风场全部风机要用1个月,现在只要1个星期。他们淘汰了传统条件筛选的做法,从网上画圈选餐馆中受到启发,原来分析一台机组的发电情况需要10分钟,现在1秒钟就可以圈出问题数据点。
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2014年,胥佳受到欧洲风能协会的邀请,在最高水平的技术论坛上分享研发成果。
国电集团是一家以发电为主的企业,像胥佳一样,人人都能说出创新那些事儿。国电集团团委凝聚青年智慧,围绕让工作更便捷、更高效、更安全,搭建舞台,开展“首届青年创新创效评比”活动,征集创新项目600多个,300多个团队参与其中,从小发明、小改造、微创新入手,让创新创效不停步的氛围蔚然成风。
创新,意味着突破,如何在传统领域里突破常规,并非易事。
在磨煤机排渣现场,口罩是车间员工的必需品。为还给大家一个“绿色”的工作环境,福州公司的青年们主动请缨研制抑尘排渣小车。
没想到,设计方案前后3次都被“枪毙”。叶阿曲和团队小伙伴意识到,创新不能凭直觉靠想象,还要吃透理论原理。
经过反复试错,第四版全密封抑尘排渣小车研发成功。此款排渣小车为福州公司节省216万元的技改费用,让员工在排渣过程中告别了口罩。
创新不仅仅是从无到有的“高大上”发明创造,现有产品的巧妙应用、青年身边不起眼的小革新,同样闪耀着创新火花。
在国电集团“五四”青年创新论坛上的一个案例,引起众人兴趣。金堂电厂有一台设备放置在户外,夏季高温日晒常常造成操作面板超温黑屏。年轻人用一张普通的隔热膜有效阻挡了热量,黑屏现象再未出现。在国电衡丰电厂,年轻人用边角料制成挂衣钩制作器,将废旧矿泉水瓶改装成加油工具,小小创意中融注着精益管理的理念。
国电集团团委书记任维说,青年身边的微创新构成了国电创新的主体,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创新需要沃土培植。酒泉公司成立青年创新工作组,将青年自发的创新“个体户”组成“正规军”。年轻人说:“有了企业的支持、技术大拿的指点,创新变成一件靠谱的事儿。”
近年来,国电集团不断加大对青年创新的培养和支持力度。国电大渡河公司将青年创新创效纳入创新管理体系中,在项目、资金、队伍建设上为青年创新创效提供有利条件。自2007年起,投入科研经费近2.7亿元,涉及项目179个,其中以青年为主体实施的项目占到19.6%。
当前,国电集团明确提出“创新国电”理念。董事长乔保平说,“企业要时刻关注、关心青年,要不断培育和引导青年员工增强干事创业、开拓创新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