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民间抗战时期珍贵历史文献展近日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展出。本次展览中,“第一枪的伤痛”“全民族的抵抗”“一个人的抗战”“铁证不容篡改”四组展品首度公开亮相,展出报刊、书籍、证书、图片、文件、传单等珍贵实物100余件。
“这是我认为最珍贵的收藏。”从山西太原专程前来参加展览的红色收藏家张云申小心翼翼地拿着“一个人的抗战”中的4件展品说:“这几份文献记录了一名叫江万生的士兵,在抗日战争中参加壮丁训练、出征抗战、最后阵亡的全过程。”
“壮丁训练证书”记录了江万生军人生涯的第一步。江万生,福建省永定县高头乡人,参加社训队训练时的年龄为19岁。在“出征抗敌军人家属证明书”上,在1940年10月,江万生已经是陆军第79军第一野战团补充团的一名军人。
在有些蛀洞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恤亡给与令”上,对于江万生的记录永远地定格在这张纸上:牺牲于1943年,牺牲地点是在江西,牺牲前在第10师29团输送连服役。与这个“抚恤证”一起的,还有一张附带表格和一张请领恤金须知。
“江万生肯定在1943年之前牺牲的,这个时间之前发生在江西、和日军的大型战斗只有浙赣会战。从1942年4月一直持续到9月,击毙击伤日军3.6万人,而我方也付出了7万人的代价。”为了确定他的牺牲时间,张云申查阅大量的资料,他想还原江万生更多的细节。
张云申对于江万生的牺牲时间一直存疑。他推测,这张“抚恤证”的签发时间很可能大大晚于江万生牺牲的时间,江万生牺牲在浙赣会战中的概率比较大。“我非常希望能找到江万生当年的战友或者其他知情人,我不仅收藏这份珍贵文献,我还想还原一个人抗战的历史。”张云申表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从事收藏文化研究多年的李明龙老师认为:“虽然国内收藏抗战题材实物的藏家非常多,但是能对藏品进行研究的藏家却不多。在收藏领域,民间抗战题材的研究应该重视起来,为我国的抗战研究提供多角度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