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末,22岁的郭念琦将作为团中央直属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去新疆库尔勒地区支教一年。
郭念琦原本享有令人羡慕的推免和保研到国内名校的双重机会,但她选择了放弃。今年4月,到吉林大学视察的李克强总理得知郭念琦的选择,鼓励她:“这不仅是服务基层,也是为民族团结作贡献,一定好好加油干!”
4年前,这样的选择对从小生活在城市的青岛姑娘郭念琦而言,是“绝不可能的”。刚上大学时,在吉林大学管理学院一场新老生见面会上,看着台上“闪闪发光的学姐”声音高亢地分享着该如何过好大学生活、怎么为日后考研和工作做准备,郭念琦“一点没听进去”。她早就下定决心,“毕业后一定要去美国留学”。
然而,大学期间,服务农民工子女和山区支教的经历,改变了这个90后姑娘,让她重新思考想要的、并适合自己的未来。
吉禾,是吉林大学成立3年多的学生志愿者社团组织,郭念琦是这个组织的第二任负责人。大部分闲暇时间,郭念琦都在做一个名为“周末圆梦大学”的志愿服务项目。
3年前,吉禾发起“周末圆梦大学”活动,面向中小学农民工子女。每月两次,每次50人,由志愿者带着来自长春市内的农民工子女参观大学实验室、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老师讲课、参加素质拓展训练、与大学生一对一谈心。郭念琦说,吉禾不想做简单的“大学一日游”,而是尽可能让孩子们在一天时间里更丰富地体验大学生活。
一次,长春腰十小学校长打电话给志愿者,说参加过“周末圆梦大学”的一个班,一个学期内从年级排名倒数第一,提高到年级第三,希望能与吉禾保持长期联系。在郭念琦看来,这比单纯给农民工子女捐钱捐物有意义得多。
起初,活动经费自筹,每名志愿者交30元支持一次活动,靠情感维系运转,后由吉林大学团委给予部分资助,但仍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在校团委和学院老师的帮助下,郭念琦带着团队伙伴一起设计了双版本“周末圆梦大学”,即在原有公益项目的基础上,又设计了面向普通青少年的收费版本,用盈利补贴公益版本。郭念琦说,商业版本依托政府购买服务,并设置了理事会进行监督。
2014年,“周末圆梦大学”迎来了第一批商业版学员,首期社会化收入5万元。如此一来,“周末圆梦大学”公益版资金有了保证,活动规模也不断扩大。今年年初,“周末圆梦大学”还争取到了吉林省妇联3年共计30万元的政府购买协议和来自企业的15万元的专项支持资金。
至今,公益版一共举办28期,有3000多名农民工子女走进吉大,感受大学氛围。
为了让“周末圆梦大学”得到更多关注与支持,得到更长远的发展,郭念琦将“周末圆梦大学”作为创业项目,参加了2014年首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最终以小组最高分斩获国家级金奖,得到了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的高度认可。
与农民工子女相处后,郭念琦也开始更多地关注生活和学习条件“不那么好”的山区孩子。
大二时,郭念琦通过中华义工志愿服务组织,到甘肃十八里铺小学支教了1个月。十八里铺偏僻且贫穷,当地孩子想考出去上大学是很难的事。支教大学生每日三餐就是土豆和豆腐,一个月后大家个个脸色蜡黄。郭念琦想:“那常年都吃这些的孩子呢?”
返回长春后,郭念琦组织了多次募捐,每学期会给十八里铺小学的孩子寄些文具和衣物,再把需要帮助孩子的信息反馈给长春红十字会,一位“长春好人”因此对接帮助了当地一个小女孩治病。
除了做有关农民工子女和支教的志愿服务,已经是中国三星级志愿者的郭念琦,还是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的义务讲解员,服务时长超过100个小时。
考高分、做公益、搞科研、去创业,郭念琦的不同尝试帮她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推免和校内专业随便挑、可以跨校保研的双重机会。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去新疆支教。起初,父亲郭东升并不支持女儿的这个决定,可最终还是被女儿的“真挚目光”打动。
经过严格的资料筛选、笔试、体检、试讲和培训等环节,郭念琦以吉林大学总成绩第一入选团中央直属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
郭念琦觉得,这一年的支教经历,“会让我日后更惦记基层,做更多对基层有利的事情”。也许一年时间里,一个普通的支教老师改变不了太多,但郭念琦希望做山区孩子的一束微光,微光汇聚,便能照亮。